释放图谱的力量——KG笔记法

上篇文章中,我提出了将知识图谱理论应用到个人笔记中的观点。在文章发布后的这四个月里,我将这个思想逐步完善,终于形成了一套笔记方法——基于知识图谱的笔记法,简称KG笔记法。恰好很多读者都对这套方法的技术细节比较感兴趣,那今天这篇文章就完整地讲一讲如何通过KG笔记法构建自己的个人知识网络。

实践步骤

「Complex world,simple rule」

越是简单的规则越具有普适性。因此,我在设计KG笔记法的时候,尽量要求其使用简单。

1. 概念准备

a)三种笔记

根据主题标引相关理论,其实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可以大致分成两类:讨论某个概念、实体本身的信息,以及讨论概念、实体之间关系的信息。这里我们把概念和实体区分一下。因此,在KG笔记法中,笔记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 概念笔记。概念笔记指的是讨论某个概念的笔记,其以该概念的名称来命名。比如,一篇讨论抑郁这个概念的笔记就是一篇概念笔记,其命名为《抑郁》。
  2. 实体笔记。实体笔记指的是讨论某个实体的笔记,其以该实体的名称来命名。所谓实体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有别于概念。比如一篇讨论淘宝网的笔记就是一篇实体笔记,其命名为《淘宝网》。
  3. 关系笔记。关系笔记指的是讨论不同概念、实体或关系之间关系的笔记。关系笔记关联的双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讨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讨论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讨论概念和关系之间的关系,等等。从具体关系上来看,概念或实体间的关系可以分成关联、对比、应用、影响四种。关系笔记的命名具体例子可以见下表。

借助以上三种类型的笔记,我们就能将自己所看到的信息转换为一个个知识单元。同时,借助规范化的标题命名,我们就能直接通过笔记标题来检索每一个知识单元,从而避免知识记录重复等问题。

b)三种信息

对于讨论某个概念或实体的信息,我们其实还能进一步分成两种,一种是综合讨论该概念或实体本身的,一种是讨论该概念或实体的某一方面的。比如,“当归是一种中药,其别名为干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宜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这样的信息就是综合讨论“当归”这一概念本身的信息,而“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这样的信息就是讨论当归这一概念主治功效这一方面的信息。

综上,我们在提炼知识的时候,会遇到以下三种信息:

  1. 综合讨论概念或实体本身的信息
  2. 讨论概念或实体某一方面的信息
  3. 讨论概念、实体、关系之间关系的信息

c)五种处理

对于以上三种信息,我们总共有五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1. 综合讨论概念或实体本身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处理方式就一种,即直接把信息归入对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中即可。

  2. 讨论概念或实体某一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1. 该方面的信息没有固定名称,比如当前信息讨论的是“A视角下的B”,或者是“C的作用、影响、应用”等等。这时候我们就把这部分信息归入概念或实体对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中,即归入《B》、《C》中,再为这些信息单独建立章节。
    2. 该方面的信息有固定名称,那就把这部分信息归入其对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中。比如当前信息讨论的是“心理学的历史”,而“心理学的历史”的专有名称是“心理学史”,那我们就把这部分信息归入《心理学史》中而不是《心理学》下的“历史”部分。
  3. 讨论概念、实体、关系之间关系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很复杂,有的很简单,因此我们根据信息的复杂程度进行两种不同的处理。

    1. 对于那些简单的、一句话就阐明的关系,我们可以直接用双链来链接。比如在“狗是一种动物”这样一则信息,简单地说明了狗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狗是一种[[动物]]”来链接。
    2. 对于那些复杂的,需要解释阐述的关系,我们就建立一则关系笔记来保存它。同时,在涉及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中链接该关系笔记。

2. 具体步骤

KG笔记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即先对要记录的内容进行识别,看看这部分内容是综合讨论某个概念或实体本身的,还是讨论概念或实体某个方面的,还是讨论概念、实体、关系间关系的。
  2. 归档。即根据内容的类别,将其归入对应的笔记(即五种处理):
    • 综合讨论某个概念或实体本身的,归入相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
    • 讨论概念或实体某个方面的,除非该方面有专门的名称,否则一律归入相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新建一个章节存放。
    • 讨论概念、实体、关系间关系的,如果关系较为简单,则将内容移入对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再直接双链链接;如果关系较为复杂,有较多解释,则移入对应的关系笔记,同时在对应的概念笔记或关系笔记中链接该关系笔记。
  3. 补充信息。为笔记补充信息,比如在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的front matter中记录下概念或实体的别名,以方便查找。同时,补充记录信息的出处。
  4. 补充链接。检查笔记,看已记录的内容中是否存在讨论当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句子,若有则直接链接。
  5. 拆分笔记。这是一个可选项。若未来我们发现当前笔记中的一个部分拥有了独立的称呼,我们就可以将其移出来,单独形成一个笔记,在原文处留下链接即可。比如心理学历史,当我们一开始了解心理学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是很少的,因此我把它放在《心理学》下的历史部分。但是,随着我对它记录的内容增加了,我也逐渐的知道这部分的标准称呼是“心理学史”,那我只要新建《心理学史》这篇笔记,再将这部分内容移动进去,并在原笔记中留下链接即可。
  6. (可选)将笔记根据分类法原则移入相应文件夹内,从而方便未来的管理。

示例

下面我们使用六层楼的小黄片看多了有什么后果?这数据也太可怕了吧……这篇文章作示范。原文节选如下:

一、为什么我们会对看小黄片「上瘾」?

说到看小黄片上瘾,我们不得不先弄清楚「成瘾」的概念。

成瘾(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已知这些行为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持续重复。瘾可用于描述生理依赖或者过度的心理依赖,它分为物质成瘾(药物、酒精、烟草等)和行为成瘾(赌博、暴食、上网等),它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产生一些害处。

其实不止小黄片,任何带来愉悦和快乐的事情都有可能让人类上瘾,比如无法停止刷短视频、控制不住的剁手、暴饮暴食等,这是由人类发展进化中,大脑形成的特殊奖赏机制决定的。

那些令我们愉悦的事情会像药物成瘾一样导致多巴胺从奖励中枢系统中不断地释放出来,这能够正向激励我们,使我们继续重复这一类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凡事过度就会带来隐患,奖赏机制也是如此,当它进入失控状态时,「瘾」就诞生了,通常我们不会把正常吃饭(虽然每天都在做)的需求称为上瘾,但是会把抽烟、喝酒以及吸 du 等行为称之为上瘾,就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以下这几个条件:

1)产生了依赖,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各种危害(生活、工作、感情、社会等)。

2)很难控制自己想要获得满足的频次。

3)获得原有的满足后需要更大的剂量。

4)停止使用会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

所以说,即使是看小黄片,只要我们能把它的频次和依赖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那就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太大影响。

二、看小黄片上瘾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1、看小黄片会改变你的大脑功能?

几年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观看大量色情影片的人,其大脑负责奖励和动机的区域体积可能会更小,活跃程度也更弱。学者对 64 名 21 岁~45 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他们观看色情影片的习惯等问题。研究者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参与者的脑部容量,并观察他们大脑对色情图像的反应。结果发现,与完全不看色情影片或图像的男人相比,经常观看这类作品的男性脑部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西蒙妮·库恩(Simone Kühn)博士指出,这些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色情作品与脑容量减小和大脑活动对性刺激的反应之间的联系。

不过库恩博士也提到,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色情影片会导致大脑的改变,因为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看色情影片会导致大脑变化,还是天生拥有某种类型大脑的人,会更经常看色情片。

关于这项研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的 Gregory Tau 博士表示: 「凡事过犹不及,能控制好度就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正是我们看小黄片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看小黄片会影响你的性体验?

意大利一项针对 28000 名用户的调查发现,许多男性早在 14 岁就开始逛色情网站,当真正开始接触性生活后,这些经历会对他们的真实生活产生循序渐进的、毁灭性的打击。观看太多色情影片会使他们产生「性倦怠」(sexual anorexia),对色情内容的反应降低,然后性欲普遍下降,最终变得无法勃起。这或许是因为色情网站上花样繁多的影片类型充分满足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性幻想和性癖好,快感阈值逐渐提高,过去能令他们感到愉悦的性刺激也会渐渐失去作用。

但这项研究的学者也提到,这种症状并不是不可逆的,通过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部分人在停止观看色情片的几个月后,性唤起问题就会得到恢复。

三、如何克服小黄片成瘾?

在讲这一点之前,有个问题我们必须给大家说清楚,性生活也好,自慰、看小黄片也好,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都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适度满足欲望不会达到成瘾的地步,除非发展为「性瘾」,但这已经属于疾病的范畴,需要去医院寻找专业人士来帮助治疗。

假如痴迷小黄片的情况不严重,但又感觉它已经轻微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那么下面这几个小 tips 或许能够帮助你。

1、允许自己拥有短暂的放松时间

性并不羞耻,看小黄片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适度地看片纾解自己的欲望无可厚非,大家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烦恼或痛苦。越抗拒它可能反而会越无法面对它,导致欲望反弹。接受自己的欲望,是与它和解的第一步。

2、停止逃避,积极解决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部分人可能会因为生活或工作压力太大,而感到空虚寂寞,丧失自己生活的意义感。为了逃避现实,他们只好在虚拟的小黄片中寻找快乐和自给自足。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层层积累,令自己变得更加痛苦,不如振作起来,积极去解决问题,说不定反而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3、转移注意力,多和朋友和伴侣进行正向交往

可以通过替代性的方式,慢慢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比如多和亲人朋友聊天、约会、出游,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情绪,或者培养一个真正感兴趣的爱好,将自己的时间从让自己上瘾的小黄片里抽离出来,直到慢慢摆脱依赖,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

我们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这篇文章。首先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小黄片成瘾”,显然这个词不够正式,通过在知网以及 web of science 的简单查询,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主题更严谨的称呼应该是“色情成瘾”(Pornography Addiction),同时可能会有“网络色情成瘾”、“Porn Addiction”等同义称呼。因此,我们可以先创建一篇名为“色情成瘾”的笔记,同时赋予笔记“Pornography Addiction”、“网络色情成瘾”、“Porn Addiction”等别名。

Pasted image 20211201210616

然后我们开始看正文。首先,正文一开始就介绍了什么是“成瘾”。

成瘾(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已知这些行为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持续重复。瘾可用于描述生理依赖或者过度的心理依赖,它分为物质成瘾(药物、酒精、烟草等)和行为成瘾(赌博、暴食、上网等),它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产生一些害处。

既然这部分内容是说成瘾的,那我们就创建一篇名为“成瘾”的笔记,将这部分内容归入,同时赋予该笔记别名“addiction”。将内容移入的时候需要标明原文出处,以便日后回看原文。

Pasted image 20211201210710

然后,正文介绍了成瘾形成的原因。

其实不止小黄片,任何带来愉悦和快乐的事情都有可能让人类上瘾,比如无法停止刷短视频、控制不住的剁手、暴饮暴食等,这是由人类发展进化中,大脑形成的特殊奖赏机制决定的。

那些令我们愉悦的事情会像药物成瘾一样导致多巴胺从奖励中枢系统中不断地释放出来,这能够正向激励我们,使我们继续重复这一类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凡事过度就会带来隐患,奖赏机制也是如此,当它进入失控状态时,「瘾」就诞生了。

由于这部分解释的是宏观上的成瘾原因,而非解释色情成瘾的形成原因,于是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移入《成瘾》这篇笔记中,新建“形成原因”这一小节将其放入。移入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语义是否通畅进行小小的修改。

接着,正文明晰了成瘾和一般需求的区别。

通常我们不会把正常吃饭(虽然每天都在做)的需求称为上瘾,但是会把抽烟、喝酒以及吸 du 等行为称之为上瘾,就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以下这几个条件:

1)产生了依赖,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各种危害(生活、工作、感情、社会等)。

2)很难控制自己想要获得满足的频次。

3)获得原有的满足后需要更大的剂量。

4)停止使用会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

这部分还是属于“成瘾”这个主题的,是这个主题的一个方面,于是我们把这部分移入《成瘾》中,新建一个名为“和一般行为的区别”的小节,将其放入。

由于文章里已经暗含“小黄片成瘾是一种成瘾”,且“小黄片成瘾”和“成瘾”之间的这种关系不需解释,于是我们将这句话写入《色情成瘾》这篇笔记中,并链接《成瘾》这篇笔记。

Pasted image 20211201210900

正文下一部分直接点明了文章的结论:

所以说,即使是看小黄片,只要我们能把它的频次和依赖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那就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太大影响。

显然,这部分讨论的是观看色情内容是否会影响健康。那我们就先创建一个“色情内容-影响-健康”的关系笔记,将这部分内容移入,同时标注来源。然后我们再创建名为“色情内容”和“健康”的笔记,在这两篇笔记中分别对其进行链接。由于“健康”是“色情内容”的被影响物,我们可以把链接放到《色情内容》的“影响”小节下,以及《健康》的“影响因素”小节下。

随后,正文叙述了色情成瘾对脑功能的影响。

几年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观看大量色情影片的人,其大脑负责奖励和动机的区域体积可能会更小,活跃程度也更弱。学者对 64 名 21 岁~45 岁的健康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他们观看色情影片的习惯等问题。研究者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参与者的脑部容量,并观察他们大脑对色情图像的反应。结果发现,与完全不看色情影片或图像的男人相比,经常观看这类作品的男性脑部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西蒙妮·库恩(Simone Kühn)博士指出,这些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色情作品与脑容量减小和大脑活动对性刺激的反应之间的联系。

不过库恩博士也提到,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色情影片会导致大脑的改变,因为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看色情影片会导致大脑变化,还是天生拥有某种类型大脑的人,会更经常看色情片。

那我们就创建一个“色情成瘾-影响-脑功能”的关系笔记,将以上内容移入。然后在《色情成瘾》笔记中的“影响”小节链接这篇笔记;新建《脑功能》这篇笔记,在“影响因素”这一小节中链接这篇笔记。

随后,正文叙述了色情成瘾影响性倦怠程度。

意大利一项针对 28000 名用户的调查发现,许多男性早在 14 岁就开始逛色情网站,当真正开始接触性生活后,这些经历会对他们的真实生活产生循序渐进的、毁灭性的打击。观看太多色情影片会使他们产生「性倦怠」(sexual anorexia),对色情内容的反应降低,然后性欲普遍下降,最终变得无法勃起。这或许是因为色情网站上花样繁多的影片类型充分满足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性幻想和性癖好,快感阈值逐渐提高,过去能令他们感到愉悦的性刺激也会渐渐失去作用。

但这项研究的学者也提到,这种症状并不是不可逆的,通过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部分人在停止观看色情片的几个月后,性唤起问题就会得到恢复。

于是我们就创建“色情成瘾-影响-性倦怠”这一关系笔记,将以上内容移入。同时在《色情成瘾》的“影响”小节中链接该关系笔记;创建《性倦怠》这一笔记,赋予别名“sexual anorexia”,在“影响因素”这一小节中链接该关系笔记。

最后,正文叙述了色情成瘾的恢复方法。

在讲这一点之前,有个问题我们必须给大家说清楚,性生活也好,自慰、看小黄片也好,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都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适度满足欲望不会达到成瘾的地步,除非发展为「性瘾」,但这已经属于疾病的范畴,需要去医院寻找专业人士来帮助治疗。

假如痴迷小黄片的情况不严重,但又感觉它已经轻微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那么下面这几个小 tips 或许能够帮助你。

1、允许自己拥有短暂的放松时间

性并不羞耻,看小黄片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适度地看片纾解自己的欲望无可厚非,大家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烦恼或痛苦。越抗拒它可能反而会越无法面对它,导致欲望反弹。接受自己的欲望,是与它和解的第一步。

2、停止逃避,积极解决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部分人可能会因为生活或工作压力太大,而感到空虚寂寞,丧失自己生活的意义感。为了逃避现实,他们只好在虚拟的小黄片中寻找快乐和自给自足。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层层积累,令自己变得更加痛苦,不如振作起来,积极去解决问题,说不定反而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3、转移注意力,多和朋友和伴侣进行正向交往

可以通过替代性的方式,慢慢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比如多和亲人朋友聊天、约会、出游,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情绪,或者培养一个真正感兴趣的爱好,将自己的时间从让自己上瘾的小黄片里抽离出来,直到慢慢摆脱依赖,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

由于这部分讨论的仍然是“色情成瘾”这一主题,只不过讨论的是“干预方法”这一方面,因此将这部分内容移入《色情成瘾》的“干预方法”这一小节中。为了更好地阅读效果,我们将其拆分成几个小节,然后添加上原文出处。

这样,一篇文章就基本处理完了。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为这些笔记补充一下元信息,方便我们日后搜索使用。常用的元信息有 UID、别名、笔记类型。

补充完元信息后,我们还要看看笔记中是否有遗漏的、可以链接但又没有链接的地方。比如,在“色情成瘾-影响-性倦怠”这一笔记中,我们发现有这么一句话“… 对色情内容的反应降低,然后性欲普遍下降,最终变得无法勃起”。显然,这里说明色情成瘾对性倦怠的影响还会涉及男性的勃起功能,但由于没有更多解释说明,我们就直接在原文中链接《勃起》这篇笔记即可。

然后,我们就会得到这样一张关系图。关系图就能启发我们“脑功能”和“勃起”之间或许有着什么联系,这个联系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比如“脑功能不正常的人可能更容易色情成瘾,继而导致他们的勃起功能受到影响”。

当然,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笔记数量太少,就好比一个认识不足的人。但如果我们的笔记数量增加到成百上千,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路径也将大大增多,谁说我们就不能发现那条真正的因果关系呢?

结语

距 Roam Research 掀起的双链与图谱热潮已经过去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对双链和图谱的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类双链和图谱的有效性,并开始寻求别的工具,以便更好的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脑」。但我想,重要的并不是软件本身,而是我们所使用的理论视角。图谱对应的科学问题明显是知识的图表示问题。在知识工程几十年的发展中,计算机学家们早已探索出无数条可能的道路。作为个人使用者,我们但凡能借鉴其中一些理论与经验,或许就能受益终身。

当然,KG笔记法作为一种知识组织方法,有着不同于分类法、主题法的优势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适用范围。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思考我们记录的究竟是什么,这个概念、实体和其他概念、实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否得到了可靠的论证。这对于一些只想简单记录笔记的人来说是明显不合适的。因此,KG 笔记法是我们个人知识组织方法的 3.0 版本,应当与 1.0、2.0共同使用,汲取众长,一同构造我们全方位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62 个赞

有篇讲知识图谱的文章和你的内容类似。刚回头看了一下,那篇也是你发布的 :rofl:
方法是好方法,就是成本太高了,也太麻烦了,而且操作起来有点反人类。不适合一般的笔记,更适合科研类笔记,以寻求更纯粹的关键字之间的关系。

3 个赞

感谢大佬分享,这种命名方式很值得借鉴啊,图谱逻辑会显得更清晰。

1 个赞

今晚上没时间了,先问一个操作上的问题:

如果一篇笔记是关于三个或更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比,你会如何命名呢?
因为看到图片表格里的命名都是“X-影响-Y”这种命名。概念多的话感觉就不方便表述了,似乎还是得“X,Y,Z,a,b,c之间关系“这样命名,否则标题名会更长更不好看

比如,记录使用印象笔记/Devonthink/Safari保存为Web Archive/SingleFile扩展等将网页按原样式保存的能力的对比的笔记;
比如,对比桌面平台上各个浏览器的笔记;
(这种我一般会做个表格对比)
比如,一元函数有界,连续,可导,可微,可反导,可积及单调之间的推导关系的总结;
比如,判断常数项级数收敛的万用步骤的总结(涉及到级数部分相当多的定理和方法)(话说这个应该是算关系笔记吗)。

5 个赞

其实这个问题在知识图谱里面是这么处理的:先为这个关系建立一个节点,命名为关系a,然后再将这个节点与其他涉及到的实体链接。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命名不是重要的,关键是将关系形成一个节点这个动作是重要的。

至于命名的问题,我一般是“A-B-C-D-E-对比”这样命名,比如“印象笔记-Devonthink-Safari-对比”、“Edge-Chrome-Vivaldi-对比”、“有界性-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单调性-关系”(最后一个感觉不算关系,直接放到《常数项级数》里某个部分就好了)。这样命名虽然长,但是当我们使用快捷切换输出文件的时候,往往能顺便发现一些相关笔记。比如在搜“有界性”,我们也能找到“有界性-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单调性-关系”这篇笔记。如果觉得这样命名太长,其实也可以随意命名。

3 个赞

如果一个概念或实体笔记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固有的名称,那这个笔记肯定会非常冗长臃肿。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需要拆分笔记吗?怎么拆呢?

1 个赞

这个问题其实我思考了很久。目前我笔记数量已经突破 3k 条了,而且基本都是自己手动概括的,所以也遇到过你说的情况。从过去的实践经验来看,我的建议是不拆。

不拆分的理由很简单:如果都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方面对应的术语或者自己形成一个固定名称,那说明自己基本对这个方面的知识没有太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拆分出来的笔记只能以一些不固定的语句作为标题。这种标题的不固定性会带来以下两种不好的后果:

  1. 未来检索时很难通过笔记标题直达这方面的内容。因为标题名称是不固定的,所以大概率我们还是得先打开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把它们当成个目录,再在其中寻找这方面内容对应的笔记。
  2. 软件无法通过标题来判断库中是否存在相同知识点,这可能会导致相似内容的重复记录。比如我们把白切鸡的制作方法独立出来,放到《白切鸡的制作方法》中。然后,这篇笔记就藏到了我们的库里。未来哪天我们可能又看到了白切鸡的做法相关内容,建立笔记时输入“白切鸡的做法”,一看,发现库中没有。于是我们又会建立一篇《白切鸡的做法》,又把白切鸡的做法写了一遍。这就造成了记录的冗余。

综上,对于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那就先暂存在概念笔记和实体笔记中。这样,我们在查找的时候,直接进入对应的概念笔记或实体笔记就行了,反正差别就在于最后找到的是具体的内容而不是链接。而且这样我们在补充记录相似内容的时候也比较容易——《白切鸡》下只会存在一个“制作方法”章节,有相似内容就可以直接补充进去。

最后的最后,其实冗长的笔记最后都是可以做一定的拆分的。笔记越来越长,也代表着你对这个概念或实体的各方面了解的逐渐深入,且不说你知道了各方面对应的术语,就算不知道,你也会大概形成了自己专用的固定名称了。这样你就能该拆分拆分,该合并合并。

8 个赞

感谢回复,思路理清了。不能确定把握就不要拆,否则笔记系统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反正现在很多笔记都有根据笔记内容形成笔记大纲的功能,也不怕内容多了找不到想找的部分。

1 个赞

我又有一个疑惑,具有独立固有名称的知识部分归入自己独立的概念或实体笔记,那它的从属的哪个主笔记中需要留下这个独立部分的笔记的链接吗?
比如,“心理学”笔记中需要留下引用“心理学史”这个笔记的链接吗?

1 个赞

可以留也可以不留,这个视自己的需求来决定。

我的话会在想看心理学的时候看到心理学史,所以我是链接的。但是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这样的

2 个赞

不觉得有反人类,能条分缕析的区分三种笔记、三种信息、五种处理方法,让同样经管研究生在读的我嗨爆了,已经原地起飞空难爆炸了:boom:。其实就是骨架,是一种行文和思考的格式化,可以说是八股,但胜在高效。知识和笔记的本质是要把繁重的信息和记忆工作外移,但前提是当需要时可以快速抓取,这是,这种笔记的优势就跃然纸上了。其实是适合所谓一般笔记的。当然学科背景不同,使用场景不一样,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是我的一点点看法。
最后结论是:Ryooo真的是研究生在读吗?我不敢相信。

2 个赞

19 的硕 2333

我19入学,20年开读,所以我们都是15的本!相见恨晚

很有启发,可行性也很强。感觉这套方法不仅仅是从图谱出发组织笔记,而且还是原子化笔记的有益实践。在我一开始接触卡片笔记、原子化笔记概念的时候其实很困惑,把一篇文章拆分成一句句/一段段最小单元,再通过引用/嵌入来拼装成一篇成文,这样其实文章可读性会很差。而且,这样操作下来整个笔记体系会非常琐碎,原意是通过最小原子化使每一段话都能方便复用,而实际结果是每一篇原子笔记都会被遗忘在笔记的大海里,很多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复用。按照KG笔记法,其实是把原子定义为“概念”、“实体”、“关系”这三类内容,在此基础上拆分、消化每一份材料,并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丰富每一个原子的内涵。

9 个赞

Ryooo,我昨天在使用永久笔记创建一份用于向他人介绍的项目笔记时,发现永久笔记没有链接原文献笔记似乎仍有不便,不知你有没有把文献笔记与永久笔记链接。

我不用文献笔记、永久笔记这种划分。

正如文中图片所示,我每一篇笔记都会用 citekey 标注其中各观点的出处。当我想导出笔记给别人看,直接用 pandoc 将笔记导出为 docx 文件即可,文件就自带了参考文献。

2 个赞

那您这种引文方式是用链接连接到原文网址吗,还是会链接到自己的文献管理库?

就是按学术引用格式引用的,所以网页也会显示出相应的网址。

具体工作流如下:

体系分成知识库(obsidian)和原文库(zotero)。当看任何一篇期刊或者网页,想记录其观点时,用zotero抓取元信息、保存原文,然后把观点用 kg 笔记法整理到 ob,并附上相应的 citekey。日后输出的时候可以把某篇笔记或者多篇笔记整合,直接用 pandoc 导出,然后其中的 citekey 就能按自己设定的引用格式转换成相应的参考文献附在文末。

4 个赞

我白天研究一下,我觉得要起飞了!

这一步是自动化的,如果可以非常想请教一下如何设置,拜托R佬了!!!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