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角度对笔记组织方式的简单探索(讨论)

从理论上讲,我们先根据自己的笔记所反映的认识的客体归纳出一类事物,然后再以“笔记所反映的认识的客体属于什么事物”为标准分类到对应的文件夹里。

按这样使用文件夹,是不会出现“感觉一个笔记既可以在这个文件夹中、又可以在另一文件夹中”的现象。因为,我们看到一个杯子a,那就是一个杯子,不是拖鞋。如果我们又看到一个玻璃杯b,我们可以再对杯子a细分一下,它是“保温杯”。这样的分类过程用文件夹来模拟就是:

image

上图中,最开始的“杯子”(橙色标出)和后来的“杯子”(绿色标出)指代的不是一类事物,而是和后来的“保温杯”(橙色标出)指的是一类事物。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在不断发展。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学习文章、视频的时候,顺手记录笔记,很多人习惯按文章或视频的内容来分类,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涉及哪些知识点、概念。然而,这并不符合我提出的文件夹分类标准。根据标准来看,此时,你记的笔记所反映的认识的客体你眼前的文章或视频,而不是某个知识点这种概念。
例如:有一篇讲述css属性font-size的文章,我边学习这篇文章,边记笔记,学完后,学完后把这个笔记移动到 css-文章文件夹中。

可是,如果我就是想要按照“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涉及哪些知识点、概念”来分类不行吗?当然也是可以的。
例如:现在,我新建了一个css文件夹,表示 css 这个抽象的概念,那么,这个文件夹里放的笔记应该是什么呢?根据我们的分类标准“笔记所反映的认识的客体”,可以得出这个文件夹里面的笔记所反映的认识客体都是 “css” 这个抽象概念。

应用实例

css-文章css 两个文件夹里的笔记形式一定不一样。具体如何应用这种思想呢?

像是 css 文件夹里的笔记,可以参考KG笔记法

像是 css-文章 里的笔记可以参考我写的一篇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