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关键字的时候, 我都会思考好久到底用标签表示它还是加个双链,
从形式上双链好像就是等于 标签+一个note
大佬们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也才玩一周ob,主要用ob来做文献的主题阅读笔记,我的感受是有了双链,标签倒不需要了,我会根据研究需要或者说围绕某一个主题,建一个汇总的页面,然后将文献笔记的链接添加进来
- 把 tag 当成主题词来使用,毕竟 tag 可以直接进入检索系统。关于标签的详细解释可以见 简单谈谈标签的用法 。
- 把双链当成论文中的引用,即双链是引用另一篇笔记的方法。
看你怎么用了,你会有这样的疑惑,盲猜你的用法是,给一个标签建立一个note,然后相关的note加上双链,那这样就等同于在用标签。
我的双链用法是,A笔记和B笔记有关系,不管是包含关系还是上下文关系还是引用关系,这样加上的双链,和标签不能说完全一样吧,只能说毫无关联。
其实还有 YAML信息,或者说dataview支持的行内文章属性例如:
时间::xxx
人物::xx君
完成状态::已完成
…
根据自己所需使用即可,像楼上说的,如果觉得标签完全没有需要就可以抛弃标签。我个人是在筛选分类的时候用的多一些,标签+[ ] 服务dataview实现简单的分类,另外标签可以在一些其他插件中使用个,例如:更高级的漫游笔记,或者flashcard
我是直接用[[tag-标签1]]、[[tag-标签2]]这样的双链来替代标签
我加标签是以使用场景为导向的,也就是说,我会思考这条笔记会在什么场景下想到,多少个场景,就打多少个标签。
而双链是用于笔记需要跳转、关联时使用。
使用 Zettelkasten 笔记助力学习 - 少数派 (sspai.com)
这篇文章里有提到这点,特别指出标签使用需要非常克制。我个人理解,标签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关键词,在搜索性能足够,或者语言理解足够智能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特别标记的,一来增加负担,二来无用且不结构化(传统笔记的标签体系纯属灾难),三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打标签的灾难(google早期的某个失败产品)
而现在使用支持“双向连接”的笔记软件,这一过程会变得十分简单。在这样的笔记软件里,我们只需要进行两类的链接方式:
- 使用双向链接,在有直接联系的笔记之间创造链接;
- 创建索引,适用于已经在某个主题下创造了较多的笔记。而索引在笔记软件中是通过【标签】功能来实现的,我们可以为这个主题创建一个标签来索引这部分内容。索引的使用方法有很多技巧
- 只需要给主题中几个比较适合作为切入点的笔记贴上即可,同时保证可以通过第一种连接方式找到其他笔记。
- 标签的命名也需要经过思考,书中提到,标签的命名需要使得看到标签名字时,进而可以感受到这个主题特点的语境。
- 标签的使用要十分克制,尽量少地创建标签,避免笔记系统变得太过复杂。
以使用场景为导向加标签,这个很实用啊
双链的页面可以有介绍,标签如果想对标签解释还得额外做一个页面来解释每个标签的作用和内容。
我觉得,如果你想让那些关键词出现在关系图谱中,就用双链。反之就打标签
举个例子,在阅读法制期刊的时候,我会摘录一些有意思的案例,用自己的话转述一遍摘录到ob,但我并不想新开一个[[案例]]的页面,只要能让我识别它是个案例即可,方便以后查询或引用,这种情况下就用“#案例“。
换个例子,如果期刊上有一条新修正的法条,这个就有必要为其专门开一个页面,方便引用,这时选择[[案例or法条]]而不是tag
请问如何汇总双链啊?
就是新建了一个笔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