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Masktial 新建的话题 究竟怎么使用标签来管理文件呢? ,估计不少朋友对标签的用法都存在一定的疑惑,现在就给大家简单讲讲。
(后文不再区分信息、文献、文件、笔记之间的差别,将其统一称为信息或文献。)
信息组织的角度
在讨论标签的用法前,我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信息组织的角度。因为这点直接影响到了所使用的管理方法。
信息组织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组织的:
- 信息或文献的内容属性,比如信息或文献所属的学科、地区、时代等内容方面的信息。
- 信息或文献的外表属性,比如信息或文献的类型、出版时间、作者等。
分类法和主题法主要是从信息内容属性的角度对文献进行组织的。当然,在现代的图书馆里,并不是说完全从内容角度对信息、文献进行组织。比如你在任何图书馆的检索系统里,对可以对论文、书籍等文献形式进行限定。所以,此处也不要限入非此即彼的误区,内容属性加外表属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检索效率。
标签到底是什么
其实我不太爱使用“标签”这个词,因为你无论将标签写成“#标签”、“#标签#”还是写在 YAML 里,其都只是数据库里的一个字段。更关键的还是标签是使用视角。
比如:
- 如果你使用嵌套标签,在“#菜系”标签下又设了“粤菜”、“川菜”、“ 鲁菜”等,那你实际上是在用标签实现分类。
- 如果你为文献打上“图书”、“论文”、“专利”这样的标签,那你是在用标签来表述文献的外表特征
- 如果你为一篇名为《白切鸡的烹饪方法与销售》打上“#粤菜”、“#烹饪”、“#销售”等标签,那你是在用标签反映文献内容。
很多人说标签之所以比文件夹好,是因为一个文件能标上不同的标签,但文件夹就不行。但这本质还是在实践分类法——想实现多重分类,除了用标签,还可以用文件夹+快捷方式,甚至只在文件属性里写上多个分类编号就行了。
所以,如果你们想用好标签,一定不要局限于用标签实现分类,而是说要用标签去揭示内容,就像现在论坛管理内容一样。这样,你们在搜索“#插件”这个标签的时候,就能看到“经验分享”版块中关于插件的内容,“反馈建议”版块中关于插件的内容,等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用主题法来弥补分类的弊端。
具体的实践
以上部分还是一些理论性的讨论,现在回归正题,具体分析一下不同场景下都应该怎样使用。
总的来说,如何使用应该取决于我们的检索方式。我们常有以下两种检索方式:
- 以内容为切入进行检索;
- 以外表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检索。
不同的实际场景对应着不同的检索方式,不同的检索方式对应不同的标签用法。
以内容为切入进行检索:以主题法的方式使用标签
当我们在管理报告、文献、专利等“纯粹性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希望从报告的内容性质进行检索。比如,当我们要找一篇陌生领域的论文,我们肯定是围绕它的写作主题进行搜索,而不是上来就从作者、发表时间等外表特征进行检索。
所以,当我们在管理这样的文件,或者说当我们希望如此查找我们的文件的时候,我们就要用标签来揭示每个文件的内容特征。
以外表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检索:不要使用标签
比如,对于我们平时的工作文件,我们检索时往往会按以下角度切入:1)完成状态,即要找的文件是否已经完成;2)完成时间,它大概是什么时候完成的;3)项目归属,它属于什么项目。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会上来就想这个文件它有什么内容。所以此时不能再以揭示文件主题的方式来使用标签。更直接地说,这时候使用分类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比如先按完成状态分类,已完成的类别中又按项目进行分类,每个项目类别按完成时间排序等。
总结
实际场景还是很复杂的。所以,为了提高我们使用标签的效率,我们需要:
- 理清标签不同使用方式背后的逻辑:作分类?还是揭示文献内容或外表特征。
- 确定好自己希望的检索方式。
- 根据检索方式选择合适的标签用法,或根本不使用标签。
参考文献
曹树金 & 罗春荣. (2000). 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