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感谢您的阅读。
第一种情况:不考虑复习因素
如果不考虑后续的回顾,均发生在笔记完成后一天内
我想,我们的观点冲突,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点引起的:
- 您引用的论文对“笔记记录得详细”的定义
- 我没有在文章中具体讲述如何用“词语”记笔记
如何定义笔记记得详细
假设,一个学习材料A
中涉及到 a,b,c,d,e
五个观点,一个人 P
来学习这个材料,我猜测可能有以下两种定义:
- 如果记录得“详细”表示的是,
P
理解了全部观点,并且记的笔记覆盖了全部观点,称之为笔记记得详细。强调笔记覆盖知识点详细。 - 如果记录得“详细”表示的是,
P
理解了a
,并用尽可能详细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理解,称之为笔记记得详细。强调表达观点时,语言表达得详细。
引文中“获取完整的理解”是针对具体的观点,即记笔记表达观点时,在确保自己能理解的前提下,尽量不使用完整的句子,而是使用字、词、短语,并在实践中逐渐找到什么样的词语是供理解所必要的。用这样的方法记的笔记,和用完整句子记的笔记,在不考虑后续复习时,二者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理解。(如果考虑后续复习,请查阅第二种情况。)
如果论文的观点赞同1
,那么我们的观点并不冲突。
如果论文的观点赞同2
,那么可能是由于我没在原文中表述清楚所谓“用词语记笔记”的具体操作,让您产生了误解,这是我的表达问题,还请谅解。麻烦您查看下面我对笔记方法的补充。
对涉及到的笔记方法的补充
这种笔记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笔记辅助思考,让笔记参与思考”。
具体有两种形式:
- 在脑中形式具体观点的过程中,一边用笔记记下“核心词语”,一边继续思考。
- 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观点后,用“核心词语”表达观点。
但两种形式相互联系,彼此包含,并不会单独存在。如同感性认识夹杂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示例:
关键词
笔记
词句
冲突
原因
联系
大脑
“我想,这种用关键词记笔记的方法,和用完整的词句记笔记在本质上并无冲突,我推测其原因在于大脑很容易记忆和发现联系”
更详细的操作说明,可以查看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二种情况:考虑复习因素
如果考虑后续的回顾,我在这里对两种笔记形式作了对比。
最后
如果我哪里没有表达清楚,或者哪里误解了您的意思,还请继续指出。再感谢您的阅读!
小声说:文章又更新了,有空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