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以上内容,我也觉得MOC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原始的子弹笔记用的是纸笔,我想到了子弹笔记里面的两个做法,也是有点像MOC和双链的意思的。
- 在子弹笔记方法里面,有种做法是“索引”。意思是,在一个本子的前面留出一两页。然后如果一旦写到自己关注的特定主题的时候,可以翻到到前面,把相应的主题词语写上去,再加以页码范围。例如:睡眠 21-23,35-36.这样以后在找相关主题的时候就很方便,直接翻到对应页数就可以了。
- 还有一种叫做集子。就是在纸质笔记上把相关的内容全部写到这几页里面去。
索引就和MOC差不多,实现的方法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白板。目前看,白板的“卡片”加上有惊叹号的块引用,是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 因为:第一,如果用一篇md文件来做双链,那么它是线性的、上下滚动的,不便于总览;第二,我是以日记的形式来组织我的笔记文件,所以直接引用一篇日期的日记并无意义,原来我对白板功能完全无感。但是结合MOC概念和块引用,现在我觉得可以试试白板功能了。
关于块的使用,我推荐阅读这篇,读完基本就对块的引用了如指掌了。
一文让你理解什么是块,及具体如何记笔记有利于块链接(呕心沥血之作) - 经验分享 - Obsidian 中文论坛
至于集子,对应的就是弄一个md文件,里面把所有的同主题的东西全部写进去,在写的时候就要选准了对应主题的md文件去写,每次写这个主题的内容的时候就只编辑这一个文件。这种方法就是最原始的笔记管理方法了。当然也可以结合双链。
看个人习惯吧,主要是不同的人的笔记组织方式不同。
有的人用卡片式来记录,每篇笔记就是一个点子,那就需要在记录的时候就多想多拆分,后期要做更多双链引用的工作;
我用日记形式来记录,记录的时候阻力非常小,想到什么就记什么,记下来再说。这样下来,每篇日记里面什么都有,平时我一般不怎么做双链,偶尔打标签,那么,我就需要做更多从每篇日记里面提取相同主题内容的工作,也就是做更多索引、MOC等;
还有人直接是创作主题笔记,就类似直接做集子。这样可能需要更多从文件夹、书签的角度去整理了。
所以,每个人适合的整理方式我认为是根据自己的笔记生成形式不同而去适应的,就像制度要和现实情况匹配,才能让现实发展得更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探索更好的更符合自己笔记习惯的工具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