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真好,标签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提前规划好一个繁杂的体系,感谢分享!
笔记数量太多后直接用标签管理这件事确实无法执行了。
…更多还是在数据调用的时候需要用到,而非手动管理时。
这跟搜索关键词有什么区别呢
使用插件:tag wrangler。可以实现标签的批量管理以及层级标签的管理。可以尝试一下,看看是否好用
我觉得应该把标签和文件夹合二为一,为什么一篇文章只能在一个文件夹里出现?一篇文章我可以同时在多个文件夹里引用不行吗?就像wordpress的文件夹那样,写一篇文章,我可以选择多个文件夹,这时这个文件夹就有了标签的功能。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写一篇文章时常常纠结该放到哪个文件夹里,如果文件夹能像标签那样随便添加就没有这种顾虑了。我们的核心是写文章,而不是文件夹,我们应该是先写好文章,然后再考虑放什么文件夹,所以,要弱化文件夹,像WordPress那样,把文件夹放右侧,写好文章选择文件夹,而且可以多选。而不是在文件夹里建文章,这样才是最佳的方式。文件夹更像是检索时的一个功能,所以我建议平时文件夹可以隐藏掉,写文章时右侧增加一个文件夹多选的功能,只有需要根据目录检索时打开看看就行。笔记的目的就是快速方便的记录和检索,而不是增加其他负担。
有种叫无压笔记,反正有双链,文件随便放,做好标签和关键词能搜到就行。如果怕自己忘了这些,就在专门创建一个文件按日期分类做成索引
我喜欢你的头像哈哈
看完了以上内容,我也觉得MOC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原始的子弹笔记用的是纸笔,我想到了子弹笔记里面的两个做法,也是有点像MOC和双链的意思的。
- 在子弹笔记方法里面,有种做法是“索引”。意思是,在一个本子的前面留出一两页。然后如果一旦写到自己关注的特定主题的时候,可以翻到到前面,把相应的主题词语写上去,再加以页码范围。例如:睡眠 21-23,35-36.这样以后在找相关主题的时候就很方便,直接翻到对应页数就可以了。
- 还有一种叫做集子。就是在纸质笔记上把相关的内容全部写到这几页里面去。
索引就和MOC差不多,实现的方法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白板。目前看,白板的“卡片”加上有惊叹号的块引用,是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 因为:第一,如果用一篇md文件来做双链,那么它是线性的、上下滚动的,不便于总览;第二,我是以日记的形式来组织我的笔记文件,所以直接引用一篇日期的日记并无意义,原来我对白板功能完全无感。但是结合MOC概念和块引用,现在我觉得可以试试白板功能了。
关于块的使用,我推荐阅读这篇,读完基本就对块的引用了如指掌了。
一文让你理解什么是块,及具体如何记笔记有利于块链接(呕心沥血之作) - 经验分享 - Obsidian 中文论坛
至于集子,对应的就是弄一个md文件,里面把所有的同主题的东西全部写进去,在写的时候就要选准了对应主题的md文件去写,每次写这个主题的内容的时候就只编辑这一个文件。这种方法就是最原始的笔记管理方法了。当然也可以结合双链。
看个人习惯吧,主要是不同的人的笔记组织方式不同。
有的人用卡片式来记录,每篇笔记就是一个点子,那就需要在记录的时候就多想多拆分,后期要做更多双链引用的工作;
我用日记形式来记录,记录的时候阻力非常小,想到什么就记什么,记下来再说。这样下来,每篇日记里面什么都有,平时我一般不怎么做双链,偶尔打标签,那么,我就需要做更多从每篇日记里面提取相同主题内容的工作,也就是做更多索引、MOC等;
还有人直接是创作主题笔记,就类似直接做集子。这样可能需要更多从文件夹、书签的角度去整理了。
所以,每个人适合的整理方式我认为是根据自己的笔记生成形式不同而去适应的,就像制度要和现实情况匹配,才能让现实发展得更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探索更好的更符合自己笔记习惯的工具组合。
有个问题就是有一些标签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比如#数学,#图论,#计算机科学,数学底下包含图论,计算机科学下包含图论。这这些联系是标签体系看不到的。面对图论相关的内容用连接就可以。
朋友,我有一个问题。有一个场景,笔记A关联了很多笔记,笔记B也关联了很多笔记,那我想要知道有哪些笔记同时关联了笔记A和B。要怎么做?
学点 dataview 的话,这个很容易。下面是一段参考的代码,将A和B替换成你的目标笔记。
```dataview
table file.outlinks as 引用, file.inlinks as 被引用
where (contains(file.outlinks, [[A]]) OR contains(file.inlinks, [[A]]))
AND (contains(file.outlinks, [[B]]) OR contains(file.inlinks, [[B]]))
```
非常棒的解释,我以码农身份补充一点。
folders就像函数式编程,对应树形结构,links就像面向对象编程,对应图结构,tags其实是folder的一种,本质是在一棵树上由创建了几条链接,变成了图,同时让整个图可以以多棵树的形式被检索。
一般人用folder就ok了,记的时候看的时候再加几个links就更好了。如果再强制要求加上tags,会导致这样的情况:1.花费时间想加什么tag好,想库里有几个tag。2.加的tag不全,文件还有许多tags没加上。3.检索的时候,我想检索一类tag,由于加的时候没加全,导致检索的时候搜索不到。
对于极大型的库,tags是必要的,就像学术论文必须有关键词,因为无论怎么检索也检索不全的时候,能检索一点是一点吧!但这种情况对一般人不适用。
用反链替代标签是不错的选择
我也尝试过,个人感觉代替不了,可能是我思维问题。
在dataview 中还是 标签舒服。
标签可以看作是文件夹的升级版本,我现在还没有习惯。
前一段时间,尝试将链接替换标签,尝试一半后停止。
修订:现在选择分区使用标签和知识图谱,方案可行。
相比单纯文件夹管理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出现在知识图谱内,较为清晰地展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