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卢曼笔记编码中记录笔记发展轨迹的理解

  • 其实我指的信息系统、思考系统的区分主要是在目的的层面,而不是内容的层面。
    • 我对信息系统的期待是,如果我要检索特定的(事实性)内容,我可以很快地把它提取出来。而对于思考系统,我希望用它来思考问题、发展一些想法,并且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组合可能性(所谓「surprise generator」)。
    • 因此,我也会在某技术功能记录后面(信息系统内)写一些可能用法的思考,因为我通常不打算系统地发展这种想法,也不太会基于它的语境发展出大量的内容。
      • 不过这里针对的是 从工具到问题 的逻辑。如果是反过来,针对特定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需要用哪些工具,我倾向于放在思考系统里面,并在适当时候引用信息系统里各种技术工具的信息。
    • 一些社会事件/史实/研究结论之类的事实性内容我经常也是直接放在思考系统里面。如果有年谱这样的成体系的事实类信息,我会把主版本放信息系统里,然后在思考系统里链接过去(或者说建立副本),毕竟链接的一大用处就在于实现「多重存储」。
    • PS:刚意识到「思考系统」的说法可能有点误导性,还是叫「思考工具」比较合适;毕竟我这类笔记的许多内容也是来自别人的观点、分析、理论、方法等,不是只记自己的想法。目前而言我对它的检索性能也还比较满意,只是这里涉及的检索对象大多不能被称为「事实」。
  • 另外可能你对编号含义的理解和我不完全一样?按我的理解,编号在某些时候确实代表想法的发展过程,但也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如此。
    • 卢曼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在阅读时,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把这些书整合到笔记系统中。」这里卢曼应该是先有了想法(阅读时产生),然后才去找笔记中可接纳它的位置,并根据这里的语境写下这些想法。
    • 另外编码唯一性可能也没那么重要。按卢曼在 《与卡片盒交流》 里的说法:

      通过链接,我们可以在不需要太多工作或纸张的情况下,解决多重存储的问题。使用这种技术,我们把一个新的卡片笔记放在哪里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几种可能放置的位置,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只需通过链接来记录联系就好了。

    •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是,卢曼的编码(主要地)不是为了 记录笔记分支发展过程 而设计的。当然你对笔记所起作用的期待也可能和卢曼、和我不太一样。
  • 你理解错了那个白板中第四种尝试的意思
    • 白板中的1a、1b、1c实际上是1的三条分支而不是一支
    • 1aa是1a的分支,而不是1的分支
    • 例如,21/3d18c60其实是21/3d18c这条分支的第61张卡,而不是这条分支的第60条子分支
    • 总的来说,这种编码方案是用字母完成分支功能,数字完成分支延续功能。这种方案比字母与数字交替使用在查看分支上相对来说更清晰明了。但是不是更好就难说了。
      • 同时,这种方式我认为并不适合现在的笔记软件使用。因为目前大纲型笔记软件或者用一个文件作大纲型笔记管理,它的分支方向都是向下及向右的,而向右又必须先向下才能向右,这就导致无法达成上述白板链接中那样的分支与延申效果。
        • 例如:
          • 1a
            • 1a1
            • 1a2
            • 1a3
            • 1aa
              • 1aa1
              • 1aa2
        • 看起来太别扭了。
  • 卢曼第一代卡片盒与第二代卡片盒在编码使用上是有差异的。
    • 例如,第一代卡片盒里面的编码在具有分支功能的基础上,另外具有很强的延续讨论功能。
      • ZKⅠ中的12.5这一条分支,12.5认为组织所享有的权利的特征是积极性。12.5中分支并引用了12.5.1、12.5.2、12.5.3。
        • 12.5.1讨论积极性应当由国家的法律机构决定,
        • 12.5.2讨论国家优于法律的历史
        • 12.5.3讨论强制并非是法律的必要特征。
      • 而在字母分支中:
        • 12.5a认为法律的积极性与主权概念有共同的起源,且这一张引用了12.5f,12.5f是说明在霍布斯那已经表明了主权是法律积极性的保证。
        • 12.5b说明法律的积极性由古斯塔夫·雨果最先提出。
        • 12.5c讨论法律由国家制定。
        • 12.5d讨论积极性意味着国家具有权利。
        • 12.5e则讨论法律实证化对平等的影响。
        • 12.5f在前述12.5a中已经提到
          • 12.5f、12.5f1、12.5f2、12.5f3四张卡均是霍布斯关于法律积极性的论述。
            •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数字具有延续讨论的功能。
        • 12.5g讨论法律的积极性可能意味着权利向组织功能化的问题。\
        • 12.5h讨论实证主义中的积极性概念
          • 12.5h、12.5h1、12.5h2都是讨论凯尔森对积极性的论述。
      • 从12.5这条分支可以看到,编号的作用在于对原卡的内容补充、延展,或是对原卡内容进一步讨论的结构分支。如霍布斯和凯尔森的那一小串卡,实质上都可以作为一张卡,但受限于卡片的大小而只能进行内容的分割,再通过编号来串联,防止意义链路的断裂。此时,其实编号的功能就已经清楚了,一个是定位和引用,一个是用来分支讨论。而内容补充这个功能只是被迫演化出来的,从12.5对12.5f的引用和12.5f-12.5f3的内容就可以知道
        • 另一个例子是,8.5、8.5a、8.5b、8.5c、8.5d都是讨论系统的特征。
          •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明显看到字母其实也具有延续讨论的功能,这不是数字的专属功能!
      • 所以第一代卡片盒中的字母与数字在功能上是等同的,两者并不是各司其职,两者都可以分支+延续讨论。
    • 在第二代卡片盒中(具体可以直接看第二代卡片盒目录总览),以21/3d(系统的概念[系统概念的澄清])这条为例:
      • 21/3da是 定义
      • 21/3di是 系统概念的历史
      • 21/3d1是 系统概念-库存概念(对库存功能的分析)
      • 21/3d5是 帕森斯系统理论/系统概念
      • 21/3d14是 系统泛化
      • 21/3d15是 系统/身份(这是一个差异)
      • 21/3d16 系统的内部秩序
      • 21/3d17 行动系统-期望理论
      • 可以看到,存在双字母和字母+数字两种形式。
        • 对双字母组合的功能,以21/3d(系统的概念[系统概念的澄清])这个节点来分析的话,21/3da定义与21/3di系统概念的历史这两个节点明显是对21/3d的延申和扩展(即深入)。
          • 这一点可以再以21/3d18c(世界的复杂性)为例
            • 21/3d18ca 复杂性的概念
            • 21/3D18CG 复杂度 / 尺寸
            • 21/3D18CK 复杂性的多维概念
            • 21/3d18cl 复杂性概念的历史
            • 21/3D18C5 有组织/无组织的复杂性
            • 21/3D18C6 系统/环境复杂性
            • 21/3d18c13 复杂性守恒
          •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双字母组合的第二个字母,是对第一个字母指代节点内容的概念方面的延申和扩展。
        • 而数字部分,则更多的是对21/3d这个节点(即前一个节点)进行话题的分支,而与第一代不同,不具有延续讨论的功能。
        • 那么数字+字母这种形式呢?
          • 以21/3D8 系统嵌套(子系统)这一个节点为例
            • 21/3D8a 互惠(权力交换)
            • 21/3D8b 系统的兼容性
            • 21/3D8c 冲突函数理论
            • 21/3d8d 部分/整体方案(本体系统概念)
            • 21/3D8G 子系统概念
          • 可以看到,数字+字母这种形式中,字母和字母+数字这种形式中的数字功能等同,即对前一个节点进行话题的分支,而不是延续讨论。
        • 那么就此而言,第二代卡片盒中的字母与数字在功能上同样是等同的,但具体的功能却和第一代中所有区别,即两者都不具有延续讨论的功能,只具有分支功能(至少目前公布的第二代卡片盒中没发现这样的情况)。例如前文提到的12.5f、12.5f1、12.5f2、12.5f3与8.5、8.5a、8.5b、8.5c、8.5d两条讨论链。
        • 而第二代中双字母(甚至三字母)的组合却具有不一样的功能
          • 再以21/3D27f 社会系统理论的应用领域(系统类型)为例
            • 21/3d27fA 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理论
            • 21/3d27fB 社会理论 – 社会作为一个系统
              • 21/3d27fBa 社会观念
              • 21/3d27fB12g 分层,分层
              • 21/3D27fB17 中心 / 外围
              • 21/3d27fB18 世界社会
              • 21/3d27fB20 社会系统环境
            • 21/3d27fC 组
            • 21/3d27f1 层次差异 互动 / 组织 / 社会
            • 可以看到,这一条中不仅有双字母组合,甚至有三字母
            • 结合21/3d(系统的概念[系统概念的澄清])与21/3d18c(世界的复杂性)这两条,三条综合来看,我目前认为多字母的组合是对前一个节点(字母结尾的节点)的一个深入,而不是分支。也可以认为是在一个链条中插入了新的内容,以对父节点进行深入探讨,而不是产生新的分支。
              • 例如,如果要对节点中的概念进行深入讨论的话,在已经产生了多数子节点的情况下,用数字往后延续明显不利于事后的查看(父节点可能没有写太多这方面的内容,而深入的内容却在茫茫子节点之中)。因此,用多字母组合演化出这种深入(插入)功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因此,综合来看,第二代卡片盒中的字母与数字具有分支功能,而不具有延续讨论功能。多字母组合具有深入(插入)讨论功能,而不具有分支功能
        • 这个结论只是暂时的,等第二代卡片盒公布的越多,越有利于认识到现有的认识错误。
1 个赞

字母用来分支,数字完成分支延续——这一点我在实践中的体会,确实比数字和字母都用于分支要来得更清晰,也更容易记住这一分支,因为回忆的时候,这个分支更立体了。(为了方便自己的理解,我用了横向和纵向这些方向词来描述 :rofl:

大纲型笔记软件我没怎用过,不过我也觉得,它是平面展示的,只有往下一个线性方向,很难体现不同分支的方向,简单说就是不够立体。

很佩服你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我更多是实践型的。

所以如果抛开卡片大小的限制,就可以不用为了延续想法而延伸编码。这样的话编码的作用就更贴近于图书馆中的分类号了。从21/3d以及21/3d18c两个分支的子分支里都看到了通用复分法的影子。

1 个赞

:star_struck: :star_struck:太赞了,谢谢你的分享 :+1: :+1:

  • 局部有类似于分类的结构我觉得很正常,毕竟话题分支的结构和分类的结构本来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 但我认为编号的整体功能和分类号还是明显不同的。比如我从 ZK2 目录里抽出了这一串笔记,我不认为它对应一个分类逐步细化的过程:
    • 2 基本术语和方法
    • 21 功能的概念
    • 21/3 功能分析的参考单位
    • 21/3d 系统概念(系统概念的澄清)
    • 21/3d18 系统/世界
    • 21/3d18c 世界的复杂性
    • 21/3d18c50 复杂度/单位
    • 21/3d18c50e 相互渗透的概念
    • 21/3d18c50e6a 不安(人类学)
  • 而且 ZK2 里的根节点大致可以认为只有这 11 个:组织理论,功能主义,决策理论,办公室,正式/非正式秩序,主权/国家,个人概念/个人问题,经济,特别说明,古老的社会,先进的文明。我不认为这是属于分类学的框架。
  • 至少卢曼自己是不指望能单纯靠这种编号来找到笔记的。按他在《与卡片盒交流》里的说法,「考虑到卡片盒没有系统的顺序,我们必须规范重新发现笔记的过程。」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这种笔记方法(尤其是笔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检索能力有相当一部分依赖于关键词索引 + 笔记间的大量链接,当然局部的笔记序列结构(包括其分支结构)也会在其中发挥作用。
1 个赞

关于通过关键词索引的检索,我的理解是指通过关键词的字母/拼音顺序(人类语言)来查找,然后返回链接到该关键词的分支入口(可以有多个)。比如这样:

  1. 输入/选择关键词
  2. 返回链接到关键词的分支入口

形成一种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对话的效果。

说一下我的理解:

  • 关键词索引一般是需要自己维护的,我是把所有关键词和相应的链接都放进一个专门的文件里面,不是每个关键词一个文件。
    • 不过不同人熟悉的工具不完全相同,这个做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 各个关键词按什么顺序排列不太重要,单文件内搜索对电子笔记不是什么难事(我目前不认为卢曼索引的字母顺序有查找便捷性以外的意义)。
    • 这里可能要考虑避免链接内容对关键词搜索的干扰。我几乎所有链接的格式都只是字母数字组合(特殊的时间戳),因此不会遇到这种问题。
  • 每个关键词后面写的链接不建议多,卢曼大多数时候是只有一个,虽然偶尔也会多一些。参见他的 一代卡片盒索引(可以往后翻页)。我自己的习惯是全都只有一个。
  • 如果与某关键词相关的笔记有多条,建议通过笔记间链接来体现(除非它们已经在同一串笔记序列里)。关键词直接指向的这条笔记(或紧随其后的笔记)上面可以有比较多的链接。(当然这点在你演示的这张动图里应该是已经有体现了。)
1 个赞
  • 关键词尽量只有1个链接(分支入口),其他相关笔记通过链接来体现——这一点很有启发。
    • 我之前有想到过,如果有多个分支链接到索引关键词,当查询关键词的时候,获得多个分支,不同分支笔记之间的关系不清晰,要使用时还需要额外的时间重新梳理。你这个建议我觉得很有帮助,谢谢~

我现在除了不是用纸笔手写笔记之外,基本上复刻了纸质卡片盒的做法:

  1. 文献笔记(一本书建一个笔记文件,读到有感兴趣的观点就往里面加一条笔记,标记原文位置(链接),供将来查阅)
  2. 主笔记(一个想法建一个笔记文件,用excalidraw文件模拟纸质卡片,通过大小限制,强迫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3. 索引卡(每个关键词单独建一个笔记文件,内容只放分支入口的笔记链接)

在这3类笔记的基础上,借助Obsidian提供的其他功能/插件,做了几个面板来查询(通过笔记编号,通过索引关键词),并动态生成相应的树状结构视觉化。

有很多体会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包括笔记的编码作用,每个主笔记内容限制大小的好处,关键词索引卡与标签的区别等等。

发这个主贴的收获远超我的预期,解答了我很多的困惑,也纠正了我一些理解上的偏差。谢谢你和前面其他网友的分享 :+1: :+1:

1 个赞

大佬,看到个卢曼卡片命名的插件,这个有帮助吗? GitHub - Dyldog/luhman-obsidian-plugin

每个人实践Zettelkasten都会带有自己的一些习惯,有些人用纸笔也可以做得很好。结合自己对Zettelkasten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工具就行。

也可以先不用纠结自动化(插件),用 Obsidian 的基础功能也没差多少。笔记命名你手敲也占不了多少时间。

不知道我是否可以简单粗糙理解为,第二代卡片盒里的卡片更加原子化了,更加独立,面对一个较长概念(如第一代中的12.5f、12.5f1、12.5f2、12.5f3)时,不再选择一直延伸,而是想办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卡片,这样以便灵活调取。而这种原子化在子分支特别长时,有时候会考虑到与父节点的关系,而直接采用插入的方式使其能更好的被调用(这就是三字母的功能)

你好,dataview插件更新后,Index Search中的关系图不显示了,能分享一下最新的示例库吗?谢谢!

我自己也找到一个卡片盒笔记法的整理方法,没有图片的形式.

谢谢你们的评论,这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谢谢大家的讨论,我收获了很多!

21/3D8 为例。根据你的结论,21/3D8的21/3D8a 应该是21/3D8的字节点,21/3D8aa 是 21/3D8a 的延续, 请问21/3D8 本身的延续是什么呢?

字母分支,数字延续,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
3d
3da 分支
3d1 延续

3da
3daa 分支
3da1 延续

3d1
3d1a 分支
3d11??延续,此时会与 3d1 的 3d11 不是重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