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组织体系分享

本文是适用于Obsidian等双链笔记软件的笔记组织方法,受到落山鸡大佬的启发。

RFSR笔记组织体系使用说明

核心思想:仅使用链接,不使用标签。

标签和链接共存时常会导致混乱,你很难决定到底是使用标签,还是创建一个同名的页面然后链接至它。所以此方法抛弃了标签。

关于标签,再说几句:若能控制标签的量,例如就两三个常用的且不滥用,那么完全可以融入这套体系。例如笔记页面状态#state/boat #state/develop #state/tidy,例如项目状态#project/active #project/slowburn #project/idle #project/archive。

这个体系里只有链接,包括页面顶端的链接和行内的链接。

我将页面顶端的链接分为四类,分别连向四种不同的节点

根节点(Root node)(唯一)

根节点让你专注于某个知识类别,例如想要随机复习数学领域的知识时。

根节点应当是在你使用的分类体系中深度为1的大类,例如windows使用技巧/互联网使用技巧/软件使用技巧

使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根节点。如果你觉得软件使用技巧内的笔记已经很多,足够成为一个大类,就不需要继续往上概括而将根节点设为计算机技术

举例,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根节点可能是个人知识管理(而不是图书馆学。不要生搬硬套分类法,总之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知识管理方法而非图书馆学的实践)。

父节点(Father node)(唯一)

父节点用于展示层级结构,就像文件夹一样。

父节点应当很好地包络本节点和其兄弟节点,范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举例,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父节点可能是分类法

兄弟节点(Sibling node)(可有多个)

兄弟节点用于参考和比较。

兄弟节点应当是与本节点同属于一棵树的平行节点。

举例,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兄弟节点可能是中国图书分类法我的分类法

关联节点(Related node)(可有多个)

关联节点通过在不同树的遥远节点之间建立链接,将上述的树状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

关联节点可以是除以上三类之外的任何相关的笔记。但不要在创建笔记时就绞尽脑汁寻找关联节点,行内链接是一种更自然的创建链接的方法,而行内链接是会随着写作自然而然流诸笔端的。

举例,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关联节点可能是如何组织笔记如何组织Obsidian

一个实例

0926更新:我常用的标签

todo系列

todo/toCurate
todo/toLearn
todo/toRead
todo/toWatch
todo/toPlay
todo/toWrite
todo/toBuy

private系列

mySchedule/shortTerm
mySchedule/longTerm
myPlanning
myOutput/writings
myOutput/thoughts
myOutput/achievements
myOutput/notableWins
myReview/milestone
myReview/annual
myReview/monthly
myReview/weekly

state of project系列

project/active
project/slowburn
project/idle
project/archive

state of note系列

state/boat
state/develop
state/tidy

7 个赞

沙发!不错的教程!

希望可以看到更加详细的运用案例

其实想说的基本都说了,实践了这套体系之后,下一步就是用dataview做归集整理了。有什么疑问么?

我目前的笔记体系和你非常类似,所以我想看看具体实例介绍,以及运用场景。帖子里的实例截图,我看不太明白,看上去似乎是用了某种插件达成的效果。可能是我英文不太好的原因导致的,还是十分感谢分享

我理解兄弟节点就是拥有同一个父节点的节点,是否有必要手动设置?

是为了快速跳转而设置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的 sibling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的sibling是第四章

只用dataview未免有些局限,父子架构用Breadcrumbs(面包屑)插件来组织再合适不过。

1 个赞

没必要手动设置, 很显然它现在的笔记数量比较少,各个之间的连接不多
如果数量更多一些,还是 每个其他所有的都连接的话 那会变得一团乱码
image

前人已经早就已经帮我们想到怎么管理这结构
image

受到作者的启发,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 root和father其实就是我们习惯使用的文件夹结构,将文件归类到文件夹更符合习惯,而且假如需要改变root或father时,更改目录和打开文件修改链接比,显然更灵活也更便捷。当然,如果有个插件可以把根据文件夹的变化自动修改root和和father,那文件中保留这两个链接在阅读时会更方便。
  • related是在写作中自然运用的,起到了类似于词典和来源的作用,根据需要和已有卡片化内容进行丰富。
  • sibling是前后文和同级目录的关系,是比较密切或有系统关联的一组文件。
  • 标签可以作为和文章内容无关的分类,如完成状态、用途等

基于上述认识,个人觉得简单的组织原则就是:文件夹按内容而不是按用途分类,需要用途、状态的用标签;文章内只保留related和sibling两种链接,写作过程中不强求用related关联,想到就用,想不到也不强求,就像不能为了有学问就处处用成语一样;因为要让知识尽量原子化,以便于和其它知识点关联(就像我们的成语词典),sibling则是基于某种形式或关系把成语故事链接起来,它们可能是时间线的关系,如历史,也可能是一组小故事,如为了教育你要努力学习而编写的“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

只连相邻章节的话感觉也行。
第二章与第一章和第三章相连,相当于日记与前一天和后一天相连,在图谱里会是个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