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卡片的前世今生(上)

今早在 Obsidian 里复习的时候刚好复习到了这个知识点。正好论坛中很多朋友对卡片的历史缺乏清晰的了解,现在就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卡片”一词的历史。

“卡片”这个概念,其来源之一可以追溯到图书馆的卡片式目录。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展现一个完整的历史,我们先从图书目录开始说起。

图书目录的发展

任何图书在进了图书馆后,需要进行分类和编目。分类指的就是根据图书的内容,给图书确定一个位置,使图书馆中相同内容的书能够聚集在一起。而编目就是编制图书馆目录,用目录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揭示图书馆的藏书,从而方便读者查阅。

书本式目录

最早的图书目录其实是书本式的,即把目录编制成一本书,让读者翻阅查看。根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是在公元前六年,汉朝刘歆所编的《七略》。《七略》在形式上是书本式目录,在内容组织上则是一部分类目录。《七略》全书分为七部分,每部分称为“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每略下分“种”;每种下再分“家”。

《七略》之后,这种分类式的图书目录就开始蓬勃发展。以后历代所编的较有名的公家或私家的图书目录,如唐代初期编的《隋书•经籍志》,宋代的《崇文总目》,宋代私人藏书家晁公武编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编的《直斋书录解题》以及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等等,都是书本式的分类目录。

卡片目录的诞生

十九世纪末,由于出版物日益增多,书本式目录并不便于随时增加新书,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增加了麻烦。因此,有的图书馆开始采用剪贴的书条来弥补书本式目录的缺陷。但由于柔软的纸条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在 1890 年左右,国外图书馆开始出现卡片式的目录,即通过卡片的自由汇集来代替订装式的书本。这样,目录的添加就非常自由了。

起初,各图书馆的卡片大小很不一致。直到 1901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了现在通用的标准卡片格式(125 毫米 * 75 毫米),这才使得卡片目录得到普及,并逐渐趋于标准化。卡片目录的使用是图书馆目录史上的一次革命。

缩微目录的出现

1941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防止该馆目录遭到破坏,便把它的卡片目录复制成缩微胶卷,于是出现了缩微型目录。这是目录载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现代:机读目录

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电子计算机逐渐应用于图书馆工作中。1966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试验计算机可读目录,简称“机读目录”。机读目录的使用是图书馆目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机读目录可以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它不仅可以输出卡片目录,也可以输出书本式目录以及各种专题书目。

与此同时,由于联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采用联机检索图书目录。通过计算机终端,读者可以直接检索文献库中的图书目录信息,而不需要像以前那般大费周章地查阅卡片目录。

结尾

卡片这个形式,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始流行了。现在,我们在 Obsidian 或其他各类笔记软件中中使用的 MOC,某种形式上就是这些目录的一个缩影。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长足发展,我们现在不必像历史上那般需要通过书本、卡片等形式来管理我们的个人资料,而是新建一个目录页面后通过链接语法添加链接即可。

虽然目录的形式变了,但是先前无数代学者留下的编目经验在计算机盛行的今天,也还是科学、有效的。我们应该汲各家之所长,提高我们个人信息的组织效率。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2013). 图书馆学基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8 个赞

看来还有中和下。等一个后续

1 个赞

image

多分享些专业的东西,以正视听。

有意思,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