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思考,训练大脑的思考方式

实践了可视化思考将近两个月了,收获颇丰。已经可以将接收的信息,转化为一套自己的编码(可视化编码)了,摆脱了以前,看一句,记一句,忘一句的过程。
目前阶段取得的成果:

  1. 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
  2. 脑子能够构想某个概念的可视化流程是什么样的,虚空画图
  3. 接收信息,初次记忆程度能达70%左右,通过关键字记忆。

可视化过程是一次再编码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你的记忆加深,因为你这是在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一个概念。
接下来讲下,我是如何训练和实践的。
前提:想象一大堆信息如同积木一样散落在你的面前,你的任务就是通过他搭建属于你自己的模型。

  1. 使用Excalidraw绘图,不用白板,白板限制了自由度,会让脑子偷懒,做着做着,成了思维导图的模样。削弱了将自己的思考可视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正是这个过程不断训练大脑适应一种思维方式,才形成了可视化思维的结果。
  2. 避免使用思维导图式的可视化,这种固有框架也会让大脑偷懒,降低了自己组织绘图的思考。如果使用固有框架,你就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模型。但依旧可以借鉴,只是这个借鉴,需要加上自己的思考。
  3. 思考:我要如何绘制?我要如何关联信息?他们的关系是什么?类似的有什么东西?
  4. 等价法:
    1. 优秀的学习方法:输入>内化>输出
    2. 可视化框架:输入>思考(内化)>绘制(输出)
    3. 如果你不了解该概念,你就无法将他可视化
  5. 特征/关键词提取:将一大段话关联一个绘图/一句话/一个词,避免一大段话成为可视化的一部分。

上面就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主要目的是,不让脑子偷懒,让脑子不停的思考。
我个人不喜欢写这种教程类的东西。所以,不配实例图,找实例对照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仅仅作为后来者想学习可视化的方式时,能够有一些参考。
下面是一些可视化的示例
决策树的可视化


同步的可视化

下面都是概率和决策树的可视化,不用考虑美观,把自己的思考清晰的展示出来即可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