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笔记,心动了。不知道使用 obsidian AI 的同学,能不能对比一下这俩

今天试用了一下 得到 出的 Get 笔记,感觉真是很牛啊。
真的有一种,用了 Get 以后 Obsidian 的方法都白学了的感觉 。

不知道 Obsidian 加上 AI 以后,能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刚下载试了一下,基本就是一个 AI 原生的应用了。好像之前还没见过类似的产品。
不过我个人由于笔记中有很多敏感信息,也就和这种无缘了。

非隐私的东西可以放进去。

我觉得这事主要看你记录的是什么。

如果记录的是偏信息一类的内容,那么get这种就很合适——碎片化记录,后期rag来检索。并且因为查找的内容是碎片化的信息,rag返回的结果也不必那么严谨。

但如果记录的是偏知识性的内容,任何基于rag的软件我觉得都不太合适。用ob这类软件苦哈哈地、结构化地去写笔记,本质上就是通过写这个动作来梳理自己脑中的知识,让脑中的内容体系化,去粗存精、避免冗余。如果依赖rag,对笔记不做整理了,就很难达到梳理知识的效果了。

但小孩子才做选择,任何基于纯文本的笔记软件,后期都可以接入rag服务来达到快速检索。所以我觉得你大可以继续在ob中结构化的记录,然后后期无缝接入rag服务。

1 个赞

后期到什么时候可能有呢?很期待啊。

目前有这样的方法吗?通过插件、API之类的。

现在的Obasidian AI插件,都是对话型的吧?
就是无法读取 Obsidian 库中指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对吧?

因为ob库是纯本地的,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话直接导入支持rag的软件就行了(比如你可以直接用cursor来读取你的ob库)。这样就可以各干各的,都不影响。

1 个赞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任何笔记管理系统都仅仅是为了提取,提取得越快就越好,文件夹是为了提取,标签是为了提取,双向链接也是为了提取。从这个角度来看,AI 自然就可以宣布知识管理类应用的目标已经破产了。

如果可以轻松地输入,不顾及这些,让 AI 来提取,那就一定更好。

不过其实,写作,整理的过程都不仅仅只是一种输入,同时也是整理自己的心绪,以及头脑中的观念的过程。

确实文件夹、标签、双链这些东西都是为检索服务的。不过我依然不认为现阶段的AI就一定能在检索上大获全胜——毕竟上下文窗口那么有限,对于综合性问答(横跨很多篇文档)rag 其实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估计还要等rag技术进一步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