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One 的敌人是更喜欢的软件

现在我更加意识到,是否 All In One,其实不是 Obsidian 自己的问题。先前我搜索过市面上的很多电子书软件,发现界面风格都太难看,就想着还不如在 Obsidian 里写个插件把 .epub 转化成 Markdown 来阅读。结果前些日子刷到一款电子书软件,发现设计很符合我的审美,现在就迁移到这款软件上了。
还有看动漫也是…谁能想到本来我看动漫也是在 Obsidian 上,也是自己写的一个软件。可是前些日子朋友推荐给我一款软件,瞬间又觉得自己白折腾了。
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矛盾,自己特别喜欢的那种软件,平时根本碰不到,可是后来莫名其妙就又能接触到。
理论上来说,对于任何一种专门的用途,开发好了肯定会比 Obsidian 内的 All In One 实现更好。换言之,每一种 Obsidian 内的实现,都是一种在遇见更喜欢的软件之前的一种妥协吧

1 个赞

最好的例子就是Excalidraw,大多数场景下都比原生的白板好的多。如果没被迁移到obsidian插件,估计很多人会两个软件双持。

个人觉得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 ,应该把握 obsidian 作为笔记系统的定位,发挥其工作流的衔接、流转功能以及可拓展性,而不是和专业软件对比单一功能(例如记账、待办软件)。

例如我为了实现一个"网页摘录 - 可视化检索 - 一键直达" 的流程,只需要在我 存有链接属性的笔记基础上,配合 vault explorer 插件和一些css就可以实现。抛开本地的加载速度不谈,notion这类软件也没有这么流畅的工作流衔接方式和可拓展性。这应该是 obsidian 的用途所在。

用ChatGPT打了个比方,可能会更形象一些:

  • 多功能智能厨电(Obsidian)
    • 一机多能:蒸、煮、炖、烤、慢炖……几乎能替代好几台家电。
    • 模块化扩展:可以装不同的配件(锅、蒸屉、烤盘),就像安装各种插件或切换不同的「笔记视图」。
    • 数据开放:所有参数、食谱(笔记)都保存在自己家里,随时可导出、迁移,不受平台锁定。
    • 协同流转:一个配方(笔记)可以直接串联到下一个烹饪流程(任务、知识图谱、日历),无需在不同电器间搬运食材。
  • 专用厨房小家电(专用软件)
    • 单项深度优化:专门做饭菜的电饭煲,在蒸米饭、粥类上调校更精确;空气炸锅在低油快炸上表现更出色。
    • 即插即用:功能一目了然,上手快捷,但只管自己的那一项场景。
    • 封闭生态:食谱往往只能用在该品牌或该型号电器上,不好跨平台分享。

你说的这两个新软件,叫什么名字啊?
好奇。

同问电子书软件和动漫记录软件

问下电子书软件,不会是静读天下吧

我并不想说出是哪两款软件。如果说出来了,要是大家不喜欢它们,还会给我的论点招致非议。我只是分享我的这个思考而已。

1 个赞

都是同道中人,踩坑不断走出来的。 :joy:

All in All 和 All in One 都是个人的选择,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采取的策略。

需求简单的话,直接 Obsidian 解决就完了。但是需求复杂的,用专门软件负责当然体验更好。

之前我试着All in One

  • 在Ob中生成导图,插件与 Xmind 体验天差地别。放弃。
  • 在Ob中阅读PDF,速度太慢,体验差,放弃。好用的工具见 PDF阅读批注软件-PC
  • 在 Ob中画图,发现用不上几回,放弃。

所以很多插件基本用不上,算是伪需求。

折腾下来最核心的就两个插件,一个Dataview,一个Templater。

Ob 的导图体验大概就算再那么发展也不会有 Xmind 那么便利了 :joy: 我感觉通过 Canva 实现的思维导图尤其难用。

ob 的功能还是太粗糙了

的确是,什么功能都有,什么功能都粗。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