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属于大家都有自己的笔记方法,
仔细看了下感觉我没法逐个回答楼主问题, 只能提供点儿自己的做法, 仅供参考
较大的笔记是否应该拆分成多个笔记?
我自己是: 字典型参考资料型的笔记不拆分, 从别处迁移转换来的不拆分, 别人写的笔记不拆分, 只需要搜到就行平时懒得看的不拆分
以上几种情况, 长笔记可适当考虑多分几个小标题, 需要引用就 [[某主题笔记#其中一个细分主题]]
基本不耽误事 – 后面楼主提到的 “链接到大纲” 我理解这是指同一个做法
反过来: 如果预期会对笔记的一部分做频繁调整修改, 则拆分; 笔记中一些段落聚集自洽, 将要偏离笔记标题, 造成认知困难, 则拆分
子概念详细记录后,母概念是否只留下双链?
我自己是在母概念里写评语
有些 “总结 / 备注 / 评语” 适合写在子概念里, 有些是情景相关的那就写在母概念里, 换句话有些总结是对 “子概念本身” 的, 另一些是对 “母-子概念联系” 的
较短的 “总结 / 备注 / 评语” 尽量写在跟内部链接同一行, 此时可以在反链面板 (以及插件如 Strange New World 等) 直接就看到
利用 YAML + Dataview 自动提取又感觉会增加太多笔记属性了
我是直接写普通段落里, 总结 / 备注 / 评语 不怕写重复, 如果是自己所思所说, 多写两遍没事
至于 dv 提取 YAML 属性之类, 这事我理解主要看个人性格, 有些人是秩序带来生产力, 希望笔记的形式符合自己掌控, 那么花精力建立规则是有价值的, 另一些人是笔记收拾不动了乱着吧 (也有的人是建构解构两状态不定期切换)
标签与大纲的作用 :…用这些是否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个人觉得 “链接到大纲” (如果楼主是指 [[某主题笔记#其中一个细分主题]]
这做法) 还是有用的, 它可以视为对笔记中一部分段落的命名和引用, 这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 其余优点还包括: 理解难度低, 与其他文本工具兼容良好, 与网页 url 的语法设计一致
实际上, 总会遇到 “不符合自己笔记原则” 的场景, 到头来得 “链接到完整笔记” “链接到大纲” 两者一起用
以上是个人一点儿碎片经验, 没法完全回答楼主提问, 希望能有些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