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生活“增量”思考

不管是碳基生命还是硅基生命,增量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似乎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虽然也有观点认为增量在人的学习中属于初级低效的行为,但是管他的,关我什么事呢。)

在普遍把笔记当作第二大脑的当下,增量学习这种帮助人类用自己的脑袋记住知识的方法,看起来似乎低效。如果把脑袋托管给硅基生物就万事大吉,我们应该打开谷歌,使用搜索框里聊天。存放进硅基脑的知识,也需要和碳基脑建立联系,才能被应用。于是又引出了一个最令我不解的问题——增量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吗?

大量的讨论都在把学习、工作之类的问题,和生活脱离开讨论。如果学习、工作不能对生活有所反馈——哪怕这个反馈是金钱这样的俗物,那我们学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呢?学习不是为了学习,工作也不是为了工作,所有的内容最后都会构成一个统一的人。大脑的功能区并不是用学习、工作、生活来区分的,不要轻视了任何行为的相互影响。

把增量的方法应用在生活里,当然会有很多行为是偏离增量本身的,但我们依然可以使用合适自己的那部分,应用在生活里。而生活包括了学习、工作。

“增量”地去生活

在增量学习的过程中,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压力轻。我们不必立刻理解不明白的内容,不必一次大量的消化知识点,把复杂的东西拆分成合理的小块,渐进地吸收理解,直到掌握。

基思·斯坦诺维奇和理查德·韦斯特认为人的心智加工存在系统1和系统2两个过程,系统1的运行无意识且不费脑,系统2则消耗脑力需要大量计算工作。

在生活中,除了已经融入系统1的部分,能够不费脑的自主进行,系统2在进行剩下的部分时,几乎都无法避免自我损耗。而增量学习的过程,正好是一个可以降低自我损耗的过程。经由我过去的生活经验告诉我,我是一个意志力极其低下的人,于是我在增强意志力(或合理安排意志力)与减少损耗之间,选择了减少自我损耗,把增量的方式应用在我的生活里。

关于这部分的应用简单的在B站分享了,但受限于我的临场发挥能力和普通话水平、以及视频太长说累了的缘故,内容划水,且当事人本着不恰饭的精神,录都录了,不负责任的把划水内容进行了分享。ANKI?增量写作?Spaced repetition的使用经验分享【obsidian】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 obsidian 中的实践

借助 Spaced repetition 插件,我很好的在 obsidian 中进行了增量生活的实践。

我的Spaced repetition 主要用于以下的方面:

  • 基本的anki使用

  • 轻度的增量写作

  • 习惯循环

  • 技能循环

基本的anki使用

首先声明,我依然在使用 anki。但在笔记软件中实践的优势在于,和 anki 相比,笔记软件更能随时修改补充信息。而且 obsidian 的双链对辅助我的记忆也有很大的帮助。

更基础,内容稳定的知识点在 anki 上进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消耗吸收的过程中,把自己对知识点的应用和思考在 spaced repetition 插件中实践,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我不是 supermemo 用户,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此处不涉及 supermemo。但从视频教程了解来看,supermemo 真的很强。)

轻度的增量写作

增量写作的部分我更多地是用于思考,思考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类费曼学习法的输出,有生活技巧,有自我剖析。但无论是哪种内容,每天循环的过程里,我都写不出来就不写了,放下它。

并不是每一次笔记被推到我面前,我都会有新内容写下去,如果没有新的想法,我会过一下旧的想法,做一些简单的补充更正,并在之后的阅读学习里留意可能有关的部分。

也不是只有笔记被推到面前,我才会写去写作,有时候我只会产生新疑问,于是就标注上日期写上疑问,这时候就属于主动做增量。

例如我在 2021-08-24 阅读到一篇疫情期间的恐怖电影推文,突然回忆起《地狱书单》里关于社会事件和恐怖创作的讨论。于是我新建了一个笔记,进入增量循环系统开始思考和观察这个问题。
在慢慢思考的过程里,2021-11-14 我在一篇网络恐怖小说底下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评论,说之前不觉得这篇文章恐怖,直到看到一个和现实有关联的部分,突然毛骨悚然。于是我在又在笔记里增加这个评论,思考这一部分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起初有困惑,随着阅读学习的积累,困惑得到了解答。尤其是学科的学习,经常看大佬A的书有所疑问,看大佬B的书似有所感,这种积累在 spaced repetition 将内容在合适的频率推送复习时候,才真正理清思路,并记录。

增量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需要有内容持续的输入,才能在合适的时候进入你的输出系统,并不是凭空想象无中生有。在近期热门讨论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学习法或写作法中,我认为增量学习/写作在这两个思路上是很好的粘合剂。不论是你自上而下的写作,还是自下而上的积累,增量写作的过程都会降低离成果遥遥无期的心理负担,用恰当的频率辅助你将成果整合输出。

除了思考之外,不论是用于写小说,还是提前推动不紧急的任务,还是对未来的规划安排,道理都是大同小异的。核心都是把内容分散处理,减少自我损耗。

习惯和技能循环

基于以上的讨论,就不奇怪我为什么把“增量”的用法放在我的习惯循环和技能循环了。

知识焦虑和效率焦虑,让许多人选择了对日程进行严格地管理,打卡。但任何30秒就能完成的打卡,3分钟就能检查完的日常回顾,都是需要投入精力的,这样的精力投入会随着需要注意的事项越来越多而变得复杂繁重。所以在习惯养成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会停止我不准备统计频率的打卡,让它进入 spaced repetition 里变成一个循环。

在这样的循环里,我会根据不同的习惯,做不同的处理。一方面它提醒了我这些习惯的存在,让我关注有没有随着时间作废了,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扩展这些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意义。

例如年初时候我决定戒了刷B站首页大数据推给我的信息,在B站只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在完成这个习惯后我建立了一个笔记页进入循环。在最初的部分我只对自己写了一些俏皮话,作为一个精神奖励。
经过几天的循环,我开始观察我对所有平台的视频习惯并记录了下来,基于这些记录,我又开始思考这个过程的感受和需要改进的、能让我开心的地方。分析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顺便说,我的 notion 上有一个简单的时间统计页面,我会把一些习惯用时在一定周期里做个统计,并记录大概的数值。毕竟一天只有24小时,不可能拿来完成需要30小时的事。

技能循环则是被迫与我学了又忘的脑袋,不得不对必备的技能进行一些复习。对于那些有时间掏出电脑查阅的技能,我是不会自讨苦吃循环复习的。

毕竟硅基的第二大脑,就是解放已经负担沉重的碳基脑。

结语

本文至此篇幅已经略长,于是不继续讨论了。毕竟只是我的个人体悟,不是什么正经东西,一家之言随便看看。

对于错字和语法问题,请包容一个语文渣——但还是希望要告诉我一下!毕竟也没有错得理直气壮的脸皮。

7 个赞

很好的文章~几个观点和做法都很认同,学习到了 ~:blush:

在B站看了视频,讲的挺好。

谢谢分享,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