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 [[文稿]] [[笔记的分类]]
前言
你是否为笔记的分类而苦恼,是否迷失在市面上纷繁复杂的笔记分类法?
不用再烦恼了,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个人笔记的终极分类办法,只需三刀,尘埃落定。
第一刀 笔记场景
也就是笔记从哪来的,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笔记的。
如果是在开会的时候记的,那就是会议笔记。
如果是突然脑子里一个灵感,那就是闪念笔记。
如果是看到好的句子摘抄下来,那就是摘抄笔记。
如果是读书时做的笔记,那就是读书笔记。
如果是记在日志中的零散笔记,那就是日志笔记。
如果是听播客时做的笔记,那就是播客笔记。
如果是阅读网络文章做的笔记,那就是资讯笔记。
这样分类可以说是最简单直观了,也是最不用纠结的分类方式。甚至你还可以把在网上吹水时的笔记称之为吹水笔记。
要提一下,分类不需要各个分类之间不重不漏,只需要是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分类就行,笔记的场景需要区分出来就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比如说书摘和阅读资讯时高亮的句子都属于摘抄,但是依然可以按照需要单独拎出来分类为读书笔记和阅读笔记。
第二刀 笔记主题
也就是这个笔记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如果是关于笔记软件的,就分类为笔记软件。
如果是关于清朝历史的,就分类为清朝历史。
如果是关于人工智能的,就分类为人工智能。
如果是关于怎样写作的,就分类为怎样写作。
总是关于什么内容,就分类为相应内容。
给内容分类的时候,可以添加大的分类,比如这篇文章可以添加效率
分类,同时可以再添加小的具体的分类笔记的分类
第三刀 笔记状态
也就是这篇笔记当前属于什么状态。
如果这个笔记是我重点关注的,那就分类为重点关注。
如果这个笔记是我当前要处理的,那就分类为当前笔记。
如果这个笔记需要再完善,那就分类为待分类笔记。
按照自己的需要,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待办、在办、已办,已发布、撰写中,把笔记分类为所属的状态。
这一部分其实是以任务管理的视角对笔记进行管理。通过对笔记状态的分类,便捷地实现了任务管理。
后语
通过场景、主题、状态对笔记进行分类,足以满足笔记管理的需求。这三个分类的纬度都是从使用者自身的角度出发,也就是在什么场景下做的、关于什么内容的、现在处于什么状态,这也是“以我为主”在笔记管理中的应用。
不必再纠结大纲笔记、永久笔记、临时笔记,领域、项目、资源之类林林总总笔记类别的定义,从自身出发,快速记录、快速检索、互相关联即可。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怎样给笔记添加分类呢,文件夹、标签都不足以胜任,当然是通过双链来给笔记添加分类啦。
在Obsidian中,一个笔记可以添加[[2024-05-04]]、[[读书笔记]]、[[效率]]、[[笔记的分类]]、[[NOW]]
, 这样在各自页面底部反链面板,都可以看到这篇笔记,无论我们是想找这天的笔记,还是效率相关的笔记,还是当前正在处理的笔记,我们都能找到。这就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分类方式,以终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