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为前提的学习流思考

问卷多选

  • 笔记有用
  • 笔记没什么大用
  • 我花了很多时间做笔记,但是成效不好
  • 笔记法好多,不掌握,会落后么?
  • 电子笔记做得好麻烦

0 投票人


学以致用

汉字源流^1

甲骨文[^2]

解构:

  • 爪[^3]
  • 爻[^4]
  • 子[^5]

形義通解:[^6]

略說:

甲骨文「學」表示教孩子雙手擺弄籌策計數,以學習數學,本義是學習。

詳解:

甲骨文從「𦥑」(象雙手)從「五」從「六」,或不從「五」而從「爻」聲。會雙手擺弄籌策計數或算卦,金文加從「子」,因為學習和教育都與孩子有關 (沈培)。會教孩子學習數學之意。

自施者為教,自受者為學(季旭昇),古漢語往往施受同辭,如「受」既可表示接受,也可表示授予。故「學」、「斅」、「教」可同時表示教授和學習知識。在「學」右邊加上象教鞭的「攴」,是表示教授的「」字,「學」、「斅」、「教」形音義皆近,是同源詞,故林義光認為古「教」、「學」同字。參見「教」。


点击:point_down:展开全文

请备好药物,以免恶心呕吐、血压高、荨麻疹泛发

能看到这个话题的,多数都是通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但是好多技能呀,譬如阅读、概括归纳、认字,过了教育时间,大家似乎会了,但也停留在小学的认知水平。

如果对于文字想进一步研究,可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7]:

  • 汉语言文学(050101)
  • 汉语言(050102)

专业基础课程:

  1.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文学概论
  • 语言学概论
  • 古代汉语
  • 现代汉语
  • 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外国文学
  • 大学写作
  1. 汉语言专业
  • 语言学概论
  • 古代汉语
  • 现代汉语
  • 汉字学
  • 方言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大学写作

专业(选修)课程:

  1.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艺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原理、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典文本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创意写作等。

2.汉语言专业

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音韵学训诂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现代汉语专题研究、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论著选读、欧美语言学史、西方现 代语言学论著选读、古代文献学等。

中图分类法[^8]相关分类:

H12	文字学
	H121	古文字
	H122	汉字构造
	H123	汉字形体
	H124	汉字整理和简化
		H124.1	汉字整理、正字表
		H124.2	简化字
		H124.3	异体字、同音字、多音字
		H124.5	检字法
		H124.7	行款
	H125	汉字改革
		H125.1	汉语拼音的发展
			H125.11	清末以前拼音字母
			H125.12	注音字母
			H125.13	国语罗马字
			H125.14	拉丁化新文字
			H125.19	其他拼音方案
		H125.2	汉语拼音方案
		H125.3	拼写法
		H125.4	拼音读物
		H125.5	拼音的应用
	H126	特种文字
		H126.1	速记
		H126.2	盲文
		H126.3	形态语言
	H127	汉字编码
H13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H131	古代词汇
		H131.2	《尔雅》
		H131.3	《释名》
		H131.4	《广雅》(《博雅》)
		H131.5	群雅
		H131.6	群书音义
		H131.7	群书解诂
	H134	近代词汇
	H136	现代词汇
		H136.1	基本词汇
		H136.2	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
		H136.3	熟语
		H136.4	俗语
		H136.5	外来语
		H136.6	略语
		H136.7	迭字、联绵字
	H139	词源学(字源学)

发挥

从学字的字源字形上,我们看到,对象为「子」,道具为「爻」、为「几」,督以「攴」,以「爪」(引申为手)教授阴爻、阳爻的计算办法。

在学这个字的本意上,就能看到用、实践,我们经常讲的「习」,更是如此,甲骨文表示重複[^9],反复的模仿直到类似。当然从原意上,更多的,我们应该看到经验性的重复与积累。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于经验性的原始学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很多宝贵的经验都是用,用而无道,还没有总结升华到规律这一层面。但是这不代表经验是低级的,因为在重复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规律的体现。

先抛出结论:

在座的各位如果是知识的学习积累而去做笔记,那真的都是xx。


好吧,这是一个认知观提升的过程,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今信息的爆炸速度太快了,远远超出上下4千年的信息总和。

如果我们依旧把纸质笔记那套体系沿用到电子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效率等同/低于纸质笔记。

先不说现在各种各样的笔记法;我们回顾一下,自身学习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学科,叫认知心理学):

材料:课本、视频、动画、音频、文本、图片

输入:打字输入、语音输入、OCR、语音识别服务、复制粘贴、标记(圈、画、划)

我们经常会对材料进行标记,标记的内容存储于另外的材料载体中,称之为笔记。

笔记可以认为是个体对于材料基于当前学科认知观下的主观筛选,筛选出自认为重要的、陌生的材料节选。(标记、存储)

当然笔记还能作为生活中信息的记录。如果是纸质时代,笔记就会形成厚厚的载体保存,贮存在各式各样心爱的笔记本中。(存储)

但是,有没有发现,笔记做得“好看”,有时候“考试成绩”很低哦?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说,读书的笔记眼到、手到,然而心却没有到。(对于材料的粗加工,没有纳入记忆的范畴)

问题出在哪里?

意。

理解;把材料中的内容概括、归纳出来,自己可以内化,然后再表达出来。

如果这种表达,通篇都是专业词汇,那么读懂这个表达,就需要门槛,我们可以称之为前备知识。一方面体系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另一方便读者又被做了筛选。由此,各式各样的学术圈、专业壁垒就形成了。

到了现在,我问过好多人,笔记最后的用处是什么:

往往答案类似于:

  • 可以帮助我快速回忆起原有的内容
  • 可以帮我回到原文
  • 可以避免记忆过多的内容,通过空间定位查到自己要用的东西

如果转化成电子笔记:

  • 检索
  • 标签
  • 分类法

辛苦各位看到现在,有发现么?笔记终归还是在帮忙查找内容,原有的内容结构上。(回链,溯源)

那,我忘记了关键词呢?我不记得那么多专业术语,怎么办?甚至我会使用这个知识点了,我可以用我自己的意思去表达,但是我说不出、记不清这个专业词汇,怎么办?

这个如同检索迷失一般,往往在用的过程中,遗忘了入口(知识模块),我清晰的记得知识点,我对于此的认知毫无问题(知识结构),为何我翻不到那个名词?

学习,我们的输入很多很多,少了一个检测,检测你是否真的会了,检测你是否真的记住了,检测你的认知是否没有出现偏差。

那些不做笔记,照样日子过的好,甚至更加优秀的人呢?

用。

学、用。权重、层次的划分出现模糊,甚至根本不知道。所以,终归比别人要差。

[^2]:李宗焜编著. 甲骨文字编 上. 北京:中华书局, 2012.03.P786-787
[^3]:檢索 | 中華語文知識庫
[^4]:檢索 | 中華語文知識庫
[^5]:檢索 | 中華語文知識庫
[^6]: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7]: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3.P85-89
[^8]:《中图法》网站
[^9]: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3 个赞

笔记的本质在于对说涉猎内容的解构、同构和重构,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反复回炉修炼

4 个赞

从认知程度上看,确实是如此,解构时,可能认知度低于材料提供者;同构时,认知度低于或等于材料提供者;重构时,认知程度可能高于材料提供者。

3 个赞

吸收了才有用。

退一步,能拿来就用的也有用。

如果做不到上面两点,基本没用。

ps:佛智,退群后联系不上你了,能请教一下关于emeditor和supermemo吗?谢谢

谢谢,感谢分享,思路又理了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