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么存放一个个笔记文件的?

大家是怎么存放一个个笔记文件的?

随着每天使用 Obsidian,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不知道 Obsidian 怎么存放文件最舒服

在使用 Obsidian 记笔记时,会不断增加新的笔记文件(也就是 .md 格式的文件),这些文件在物理层面上(本地文件夹)到底应该怎么存放?

场景:研究睡眠

举例子:我想研究「睡眠」,于是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叫做「睡眠」,然后在里面创建「睡眠.md」

在写笔记时,我很自然地通过双链创建了很多新的笔记:

  • 「缺乏睡眠的后果.md」
  • 「记忆力.md」
  • 「评估睡眠质量.md」
  • 「侧卧睡姿.md」
  • 「睡前准备.md」
  • 「睡眠环境.md」
  • 「晨间历程.md」
  • 「日记.md」
  • 「早起.md」
  • 「习惯.md」
  • 「交感神经系统.md」
  • 「饮酒与睡眠.md」
  • 「咖啡因与睡眠.md」
  • 「嗜睡.md」
  • 「Nick Littlehales_201706_睡眠革命.md」
  • …………

我没有对 Obsidian 进行特殊设置,这些新笔记都会创建在设置中的「Files & Links - Folder to create new notes in」(也就是默认新笔记文件夹)里面

随着我对睡眠的不断学习,会出现很多新的笔记,而这些新的笔记应该怎么二次存放呢

这些都放在「睡眠」文件夹之下吗?这样会有两个新问题

  • 这些小笔记会和主笔记「睡眠.md」放在一起
  • 而且这些小笔记的地位也不同,放在一起感觉有点乱。
  • 而像「日记.md」、「习惯.md」、「记忆力.md」这种笔记,是一个主题词,将来可能会研究,那它们放在「睡眠」文件夹下总觉得不合适,但是又不知道目前应该放在哪(假设我之前没创建过这些笔记,但是我将来大概率会去研究)

参考 PARA 方案,严格讲,这些笔记可能有一些放在「Area - 健康 - 睡眠」中,有一些则放在「Resource - 健康 - 睡眠」中?

参考 ACCESS 方案,「睡眠.md」应该是 MOC,其他一些小笔记应该丢入「Cards」和「Sources」里面……


各位大佬在文件管理方面是怎么看待的?

1 个赞

说的政治正确点,没有存放文件最舒服的办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办法 :joy:
不清楚放哪里的时候或许加一个或多个标签就行,起到一个钩子的作用

这个确实,就是我现在处于一个不知道怎样最适合自己的阶段,有些纠结

网上 Obsidian 的教程很多,但是很少有人会写这种最基础的东西

主要就是 Obsidian 的纯本地化让我无法回避本地存放带来的问题(不是说本地化不好,本地化当然是好的)

我同时也在用 Notion,它的笔记是可以嵌套的,所以在这方面不会出现困扰。
而 Obsidian 两个笔记通过双链嵌套后,还是要考虑两个笔记的实际物理位置应该怎么存放

ob这一本地化的形式,我认为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带来一种数据文档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感觉。

而记笔记、构建第二大脑这种事本身也是彰显自我主体性的一项活动。

这二者相结合作用可能或多或少会让人能更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吧。

能保持笔耕不辍,持续思考、记录、整理、输出、再思考的话,现在的这些纠结可能不久后就会烟消云散 :+1:

1 个赞

我是以大类命名文件夹,标签为子类,文件夹里笔记够多时,再新建一个库转移文件

1 个赞

我的是当想要记一个大类的时候就新建一个文件夹,放到里面.
至于MOC之类的管理,你可以先新建一个index.md,随着笔记数量的增长而管理

1 个赞

建议阅读Ryooo的系列相关文章。

  1. PARA方案适用于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不太合用。

  2. 具体的命名、分类、标签、链接、引用等都是为了方便找到和使用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借助这些知识和信息促进新的知识产生、或者找到信息间新的联系。

  3. 具体使用哪些方案决定于你的使用目的。

  4. 知识管理方案建议参考图书馆的知识分类架构保存文件(文件少就粗分类、攒多了再递进式地细分类),并使用主题词法/叙词法作为笔记之间的连接点。毕竟图书馆/专业期刊是知识最密集的地方,它们的方案专业。

Ob官方的说法,用这个软件得建立一种习惯,“连接是第一公民”。所以个人观点,这个软件用起来要依靠双链才能发挥他的优势,对文件的文件夹管理方法并不十分适用于这个软件。我目前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笔记都要和自己的知识库产生连接,全部由一个总的索引笔记开始,所有的md文件都丢到一个文件夹就可以,重点是维护自己的索引。
知识嘛,应该最终进入自己的系统才算内化完成。

3 个赞

是的,本帖子的出发点也是这个。

Obsidian 的双链用起来十分爽,但是无法忽视创建出来的一个个 .md 文件,如果不管,会堆积在默认文件夹下面

有过这个想法,但是总觉得堆积太多未来会出现新麻烦

不过,如果索引维护得很好,再额外维护一份本地文件确实很没必要了

1 个赞

是的,也许是我用的还不久,笔记的量不够庞大,目前是没多文件夹的需求

我就是文件夹和双链随意用用,再加个全局搜索完事。

1 个赞

我建立了三个大文件夹,一个是fleeting notes,就像你说的,放置一些临时灵感/笔记,后续我整理的时候这部分可能会有空的时候。一个是Inbox,主笔记还没记完就在这里。一个是Literature Notes,放置我记完的笔记。
每个笔记都有很多的tag进行标记,我在三个笔记本之外根据需求创建了一份dataview笔记,用来回顾。因为有的时候我的很多笔记是指向多个内容的,文件夹不能很好地分类,倒不如扔到一起,用dataview去回顾/摘取

1 个赞

如果是我, 我会在"睡眠.md"中链接其它研究分支的笔记或者直接把分支内容转移到"睡眠.md"中建立一个小标题.
分支笔记全部用唯一时间戳命名的笔记保存到"ZK Card"文件夹中归档, 例如:

睡眠.md

## 缺乏睡眠的后果
![[20230727-003959.md]]

- 记忆力 //[[20230727-004059.md]]

## 评估睡眠质量
### 注意力
...

不过在不定期系统归纳的时候, 我都会尽可能用二到六级标题将 没有被重复使用 的笔记总结到"睡眠.md"这个主题笔记里面, 然后删除时间戳笔记

1 个赞

截屏2023-08-21 上午7.23.21
参考了Nick大神的库,自己又调整了下。

  • 所有的新建笔记,以及没有归类处理的笔记,默认进入——encounter文件夹
  • templates 所有模板
  • attachment 所有附件
  • calendar 所有日志(包括日常生活记录、工作总结、周季度半年、年计划和总结等)
  • data 每日更新的数据笔记文件夹(比如轻断食记录、睡眠记录、饮食记录等等)
  • mocs 我的各类笔记入口
  • pages 在mocs各类笔记入口下的所有笔记(不限层级,全部在这个文件夹,因为有了mocs,所以不需要再用文件夹分类了)
2 个赞

看你的笔记数量,超过10个笔记我觉得已经成为一个研究主题了,建一个文件夹有何不可?文件夹下我会建立一个主文件【00=睡眠主题】置顶,在主文件中把其他笔记用大纲形式串联起来,而不是单纯做目录,这样才能把笔记变成项目用起来。

一般我都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把笔记整理成大纲,最后写成通顺的文章。卡片笔记是OB之前的宣传点,所以重点不是纠结如何存档和层级问题,而是怎么用起来,现在笔记少,可以更容易养成写项目笔记的习惯

1 个赞

为啥要有文件夹层面的主次关系,全放一个文件夹,建个索引文件完事。

為什麼要額外建文件夾? 舉例來說,你說的研究睡眠,那建立一個叫睡眠的筆記然後全部使用[[連結到這個筆記就可以了,頂多在你想研究這個主題的時候給這篇睡眠筆記打上研究中的標籤就好了,我現在一般都丟同一個資料夾

有两个困扰我的问题:

  1. 如果所有新文件都放在同一个目录,如何解决文件名重复的问题?
    譬如我先在homepage创建一个“最佳睡眠”文档,之后还想再创建一个“最佳睡眠”,也许之后我会修改它的名字。但现在“双链显示的名字”和“文件实际的名字”是耦合的,不能随心所欲的创建子文件。

  2. 如何迁移?现在我想把“睡眠”这个大仓库里所有“深度睡眠”子类的文章抽取出来。如果是文件夹管理的话,我直接系统层面复制就行;如果用大仓库+标签管理,改如何操作呢?

不知道采用这种方法管理文件的朋友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文件存放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问题之问题)就是:很多人都不把这个问题当回事,但是却是新手最容易遇见的问题。

1 个赞

写的时候再做什么事情就放在哪个文件夹,比如你这个都是当时在学睡眠的时候写的,所以都放在睡眠文件夹下。然后给tag,一般涉及方向我会创建个和文件夹同名的标签,睡眠就叫L/睡眠,如果同时他可以放在习惯里,习惯是个大项,那再给个L/习惯。这个L/**是和文件夹一 一对应的,反正文件夹和tag的大类至少要对一个,放文件夹为了快速找大方向,放大类的tag是为了筛选的时候多一个限定词,如果学的软件就叫L/ps,L/word之类的。然后再补除了方向之外的属性,这个基本就随便打,我都理解是次级标签就是一下打多个标签,因为你打A/B/C/D虽然也是嵌套标签,但是相当于同时打了四个标签。如比如健康/睡眠、健康/习惯/习惯打卡。这样用 tag folder搜寻你只要记得这个标签涉及哪些方向,健康,睡眠,习惯就可以找到包含这三个tag的文件。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