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OS for Obsidian - 一种实用新型 Obsidian 实践之构建我的第二大脑 🧠

本文内容已经过时,更多内容请参考官网 LifeOS


本文将以 Obsidian 为例,分享我使用 Obsidian 构建第二大脑的实践!

前言

什么是 Obsidian?

官网上它是这么自我介绍的:

  • Obsidian is the private and flexible note‑taking app that adapts to the way you think.
  • Obsidian 是一款私密且灵活的笔记应用程序,可以适应您的思维方式。

我主要看中它丰富的插件生态,你如果喜欢 Vscode,那你大概率也会喜欢 Obsidian,只不过 Vscode 用于写代码,而 Obsidian 用于记笔记。

第一大脑 VS 第二大脑

第一大脑即我们的真实大脑,只要我们还活着,那这个大脑就不停地在运转,执行的任务比如知识管理、任务管理、目标管理等,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一脑多用,因此第一大脑更像是一个 CPU,各式各样的任务在抢占 CPU 分片。当需要处理的任务多起来的时候,大脑将不堪重负,因为大脑既要处理当前的任务,又要保持其它任务的上下文,用以切换任务,使得我们无法专注于当前任务的执行,此时需要一个外置的系统来辅助第一大脑,它就是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即一个外置的系统,如果把第一大脑比作 CPU 的话,第二大脑更像是存储系统,它就像第一大脑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道缓存,减轻了第一大脑的负担,使其能够专注于当前事项。它可以类比为内存和硬盘,只不过内存相对于硬盘,它与 CPU(第一大脑)沟通更加频繁,读取速度也更快。这个存储系统存放当前第一大脑无需时刻关注的事物,当然,这些事物得由第一大脑思考决-定是否有存放的必要,内容可以是记录、待办、流程,载体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使用第二大脑进行任务管理的时候,重要紧急的事项存放在内存,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存放在硬盘;本周任务存放在内存,本月任务可能就存放在硬盘;因此通过借助第二大脑,我们就能够无压力专注在当下,在有必要的时候再切换上下文。

本文将以 Obsidian 为例,分享我构建第二大脑的实践!你说它是第二大脑,但是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个大脑,我也可以称它为『LifeOS』,因为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我都记录在上面;我也可以称它为『可编程个人生产力系统』,我在上面写了不少代码,用来做一些查询和自动化的事情,也是我用来管理任务和目标的生产力系统;甚至它还有点像『Monorepo 工程』,每个文件夹就是一个项目,项目中的 README.md 就像是 Package.json 一样描述了当前项目的元信息。

:loudspeaker: 注意:这套系统不是那种自上而下、先有这套流程而去实现的,是我在使用 Obsidian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且也一直在迭代中,姑且把当前的版本定为 1.0,现在分享出来是想给大家一点点灵感,去完善自己的系统!此外,可能需要有编程基础,因为我写了不少自定义的 JavaScript 脚本(不排除抽成插件的可能),但是你如果完全遵循我这套系统,那也不需要懂代码,下载使用即可! 目前已经编写了一个 Obsidian Periodic PARA 插件来支持这套系统!

我的实践

我采用两套系统,一个是知识管理系统,另一个是周期笔记,前者以项目/领域/资源为维度,进行知识管理,后者以时间为维度,进行任务/目标/时间管理。

两套系统

  • 知识管理:采用 PARA 系统
    • Projects → 项目是与目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有截止日期
    • Areas → 领域是一种活动领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标准
    • Resources → 资源是持续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
    • Archives → 存档是来自上述三个类别的非活动条目
  • 周期笔记
    • 长期:自顶向下,专注于长期的目标
      • 三年记
      • 年记
      • 季记
    • 短期:自底向上,专注于短期的任务
      • 月记
      • 周记
    • 日常:捕捉想法洞见,实现自我觉察;耗时统计,确保聚焦于项目
      • 日记

其中 PARA 越靠近 Projects,它的可操作性就越高;周期笔记越长期,它的可预测性就越低;

这两套系统相当于制造了两个上下文,让我保持聚焦

  • 一个是基于时间的(周期笔记),即我到达某个时间节点,我就基于对应周期笔记作业,且笔记中有足够的上下文;
  • 另一个是基于主题的(PARA),即我想对某个主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我就基于对应主题的索引(README.md)作业,且笔记中已经收集了不少上下文;

切面子系统

在上述两套系统之下,隐藏着任务/目标/时间管理子系统,我主要通过『周期笔记』来管理:

  • 任务管理
    • 通过日记/周记来收集
    • 通过周记/月记来整理
  • 目标管理
    • 通过年记规划年度目标
    • 通过季记分拆年度目标
    • 通过月记拆解待办事项
      • 自上而下整理(通过目标拆解)
      • 自下而上整理(通过收集拆解 → 日记/周记)
  • 时间管理
    • 通过日记手动统计各个项目的耗时和占比,反馈和调整时间开销
    • 通过日记、周记、月记、季记、年记使用脚本自动统计各个项目的耗时和占比,用于复盘时间开销

你也许会好奇,上述子系统似乎只使用了『周期笔记』,实际上两个父系统之间通过两种方式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

连接

系统之间如何关联

标签连接

将 PARA 下的一级文件夹作为一种特殊的标签(不一定要与文件名完全一致),在『周期笔记』中使用,那么便可在各个一级文件夹中,以相同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索引。这样能保证每个 PARA 文件夹下的 README.md 索引有当前主题的所有上下文:

项目连接

通过在『知识管理』中立项来生成项目,为了增加对项目的关注,在每类『周期笔记』中均设置有『要事列表』或『项目列表』,比如

  • 日记中的『项目列表』,它是一份当前项目列表的快照,用于统计当天花费在各个项目中的耗时及其占比,确保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项目上
  • 周记和月记中的『要事维度』,是从本周和本月的日记中自动合并去重得到的一个列表,用于安排项目维度的任务和后续的复盘
  • 季记的『要事维度』,它是一份当前领域列表的快照,用于安排要事维度的目标和后续的复盘
  • 年记中的『要事维度』,是从本年的季记中自动合并去重得到的一个列表,用于设置领域维度的目标和后续的复盘

检索

  • 标签
  • 索引文件
    • 比如,每个项目的 README.md 索引本项目的任务、日志、上下文
  • 文件夹
    • 比如,每个 PARA 目录使用一致的目录结构

复盘

  • 复盘主要针对本周期内的项目,复盘的同时规划下个周期的任务
  • 周记复盘本周日记,月记复盘每周复盘,季记复盘每月复盘

演示说明

『日记』与『项目 README』

  • 用于日常管理,包括项目列表、日常记录、习惯打卡、精力分配、今日完成等模块
  • 日记中的『项目列表』是一份当前项目(即 Projects 目录下)的快照

『周记』与『月记』

  • 用于安排周度和月度任务,包括任务和复盘模块
  • 在周记和月记中,『要事维度』是一份本周期日记『项目列表』的快照合集(自动生成)
  • 在周记和月记中,『复盘』主要针对本周期内的项目进行

『季记』与『年记』

  • 用于制定季度和年度目标,包括目标和复盘模块
  • 在季记中,『要事维度』是一份当前领域(即 Areas 目录下)的快照
  • 在年记中,『要事维度』是一份本周期季记『要事维度』的快照合集(自动生成)
  • 在季记和年记中,『复盘』主要针对本周期内的领域进行

『PARA 索引』与『任务索引』

如何使用?

  1. 下载示例项目

  2. 使用 obsidian 打开即可享用

  3. 阅读快速上手 → Obsidian构造第二大脑LifeOS Quick Start

## 如何打造?

目前已经实现插件,无需手动打造,请参考『如何使用?』部分

实践中的小 Tips

缓存区机制

把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通过创建任务,快速放到缓存区,把大部分注意力保持在『项目』中

任务列表

任务的记录不要有太大的心里压力,记下的不代表一定要做;记下了能够减轻你的心里负担,不用老想着这个事,也不怕忘记这个事;我有非常多的任务记下来了,后续经过评估也确实没实现。

我们只要保证一定的机制能回顾到这些被记下的任务即可,比如

任务提醒

我认为任务有三种提醒方式

  • 强提醒,比如抢茅台、抢演唱会门票这种,到点就要进行,就需要强提醒,,比如抢茅台、抢演唱会门
  • 弱提醒,某天需要完成,比如信用卡还款、贷款还款之类的,通过 GTD 软件设置提醒即可
  • 列表类,用于记录任务,让你后续统筹安排的,根据需要可以转成强提醒或者弱提醒事件,有点类似 GTD 里的收件箱

微习惯

  • 我会在日记中列一些微习惯,切记不是任务,完不完成都行,主要用来提醒『这些微习惯,你今天考虑做一下吗?』,即在我有『能力』和『动机』的时候,起到『提示』的作用,比如:
    • 微习惯
      • 一听到闹钟响就起床喝水
      • 一下车就戴耳机听小宇宙
      • 一上地铁就打开微信读书
      • 一到工位就写下三件待办
      • 一到十点半就开始干正事

易于重构

在每份周期笔记中,相同功能的模块都使用同一个语句,比如『本周期收集的任务』,都是通过插入如下查询语句,而『本周期』的变量是当前的文件名提供,这就使得批量重构所有周期文件变得十分方便,只需要批量替换即可:

1 await dv.view(“Templates/PeriodicNotes/views/taskRecordList”)

善用快捷键

设置全局一致的快捷键,使得无论在哪个软件都能使用同一个快捷键唤起同一个功能,如下是我的部分设置:

  • 光标移动
    • 规律:Control + 方向首字母/VIM方向
    • 示例:
      • A: Head of line
      • E: End of line
      • F/L: Forward
      • B/H: Backward
      • N/J: Next line
      • P/K: Previous line
      • W: Delete a word(Backward)
      • D: Delete a character(Forward)
  • 窗口管理
    • 规律:Command + Option + 首字母
    • 示例:
      • L: 左侧半屏
      • R: 右侧半屏
      • C: 居中
      • M: 最大化
      • [: 显示/隐藏左侧栏
      • ]: 显示隐藏右侧栏
      • ‘: 显示/隐藏底栏
      • T: 新建 Tab(更具体的窗口下,顶层 Tab 使用 Command + T)
      • W: 关闭 Tab(更具体的窗口下,顶层 Tab 使用 Command + W)
      • J: 下一个 Tab
      • K: 上一个 Tab
  • 文档编辑
    • 规律1:Command + Option + 数字/符号
    • 示例:
      • 1: Markdown 一级标题
      • 2: Markdown 二级标题
      • 3: Markdown 三级标题
      • 4: Markdown 四级标题
      • 5: Markdown 五级标题
      • 6: Markdown 六级标题
      • 无序列表: ~
      • 删除线: -
  • 功能类
    • 规律:Control + 首字母
    • 示例:
      • C: Copy link(Obsidian block link, Arc browser link, VScode git link)
      • D: Download
      • I: Add to inbox
      • K: Quick Search
11 个赞

:cow: 很好的个人管理实践

比较完整和清晰了,我目前也在用这个思路(PARA-分类+渐进总结-时不时回顾以产生新连接)整理笔记,只是有这个大致的思路,楼主这样的完整方法很值得借鉴 :+1:

我想通过插件,将这个实践的门槛大大降低

看个人需求了,我不想过于结构化,刚下载你样板工程库看了下,是以文件夹为主的方式管理的,但PARA各领域分类之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流动变化,这样会就导致某些时候需要大量把一些笔记移动到另一个文件夹。
我目前是采用双链分类PARA,弱化文件夹PARA强分类,不同大主题使用文件夹分类。

的确,不过我本人几乎没有这种操作,我一般都只是重命名项目名,领域名

很好的思路,看完有些收获 :smiley:

楼主的分享太棒了。我最近也正在思考如何将PARA和周期管理相结合,很受启发。

我又写了一篇,欢迎围观,也可以关注我的 Twitter 或者知乎获得最新进展!~~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