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笔记系统的思考」卡片笔记之困与秩序的重建

感谢万分
真的就是活跃的思维总是需要结构化才能达到较高的产出,分类是思维储备和发展的阶段,合适高效的分类实在是太重要了!

1 个赞

感谢作者大大的分享,前几天一直因为卢曼笔记实施很困难而焦虑,而且作者大大还让我认识到信息组织与管理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了,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说了看作者推荐的书去了哈哈,实践实践!!!

我一开始还以为Ryooo是一个几十岁博览群书的老作家,打算去得到app上面搜他的书来着,没想到人家还只是硕士生阶段0.0,不得不说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加油冲冲冲!!!

1 个赞

对于秩序的不断的崩溃与重建,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的人类知识体系没有确定的“锚”,从而导致无数卡片流散无穷,导致人们反复分类、归理。在我看来,文件夹是经典集合思维的体现,双链则是更突破的逻辑思维,无论是哪个都有其弊端,诸如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我们不能指望以这些创新出什么改变历史、引起革命的东西,只能把纷乱的世界理一理,尽可能不收集垃圾、及时回收垃圾,也要避免思维的谵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个赞

谢谢楼上兄弟把这篇文章顶上来,以至于我能看到。写的太tmd好了,全网都找不到这么有诚意的思考卡片笔记的实践实操层面的文章。

1 个赞

我们需要一个实际的笔记流程演示

很多对实践卡片笔记法的朋友,或许和我有一样的需求,那就是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制作知识卡片的。知识卡片到底应该怎么制作并且添加双链呢?概念性的笔记方法表述,在实践时往往失去了指导意义。我们需要清晰的笔记系统流程的演示。

从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何做笔记开始,到怎么制作卡片,到卡片归档进,如何添加链接,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演示。

无法不认同,楼主写出了我的心声,毕竟笔记软件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家使用的软件和入门方法会一直基于一些习惯沿用,而很难去分享且被很大众的采纳。因为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分类习惯是不一样的。但是,重点是流程,必须得一窍通百窍通,实现无论是在哪些软件上实现都能最大化发挥笔记作用的方式流程。
于我而言学生时期就不喜欢读书,以至于工作以后就少了这部分归纳整理文献的“基础”。我也像楼主一样一直寻找一种不那么累,信息能满足整合需求的系统的方式。
现在我好像找到窍门了,很受用,诚挚感谢。

看到这篇文章,内心闪现出灯塔这两个字。感谢了 :smile:

实在是太太太感谢了,我纠结这个知识管理体系已经好几天了。感谢作者大大的分享,希望还能再出一个文章写一些操作方面的东西,比如搭建知识体系,插件的配置,标签体系和文件体系之间的互补而不是冗余,moc目录作为文件体系和标签体系的中间点所发挥的作用和物理位置。以此我想可以多出更多的大神的思考和借鉴。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