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夹,标签,与双向链接

文件有创建日期,还有修改日期呢。一个文件一三五修改的,另一个文件二四修改的。

文件夹直接pass了,新增了5个标签,新增了5个链接文件。

如果我想看修改最少的怎么办呢?标签没办法,链接也无能为力。

不太明白为何要关注修改的次数而不是内容本身

wolai 有块级历史编辑回放功能,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其实我也不关心文件的创建日期。

随着楼上的逻辑延伸啊。

其实有个app叫anki。

(接前面)

他们都是线索家族三兄弟

文件夹有管理文件在计算机中作为实体这个基本任务,比如文件同步,文件备份,文件归档。这是计算机底层的东西,采用文件夹管理是几乎所有操作系统,所有应用软件都支持的。但这个不是楼主关心的话题

楼主说的从信息的角度,我的理解是抽象层面三者的对比。文件存放在哪个文件夹,有什么标签,有什么连接,最终都会指向一个问题:怎样可以到这个文件。从这个层面,文件夹,标签,连接就是线索家族三兄弟

文件夹作为大哥,对待文件的方式比较暴力,就像父母将小孩禁锢在家里一样,不允许你离开家,万一有人来找你(文件同步),你不在怎么办。

标签作为二哥,突破了禁锢的方式,对的文件有点像父母给小孩买了有定位功能的手表,当然还可以给小孩只能手机,智能书包,通过这些随便一个都可以快速实时定位小孩的位置。但这么多东西,会影响小孩健康成长吗?(会污染笔记吗)

连接作为三哥,采用了更松散的方式,只要是跟小孩有接触的人(产生连接),通过这些人都可以找到小孩。

在现实世界,第三种方式可能有点大海捞针。但由于信息化,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能力,三者的寻找效率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

既然都是留线索,找起来差不多快,那用谁不是都一样?

相关性,聚类,笔记串

如果只是为找到单个笔记,你通过文件夹,标签,连接甚至搜索,都是 OK 的,只要你知道这些线索。

但在很多的应用场景里,我们是要找到一串有相关性的笔记的,来实现某种需求。比如,按周erview。用什么条件来聚类?

  1. 文件夹:这周所有文件都需要保存在文件夹下
  2. 标签:这周所有文件都必须带周标签
  3. 连接:这周所以文件都必须连接到周志文件上

这3种都能实现。如果你的应用场景已经固定,不再变化,那随便哪种组织方式,或者它们的组合都OK,哪种顺手用哪种。

如果是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应用场景,那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组织方式的灵活性,即使调整组织方式也影响不大。

(接前面)

所见即所得,MD 格式文件在 Obsidian 的迷惑性

一般信息管理系统至少包含两层,界面层(页面),数据层(数据库)。

  • 界面层:以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设计
  • 数据层:以安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存取效率等为原则设计

除了设计理念不同之外,通常这两层会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比如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界面用HTML格式,数据库用Sql server(当然中间可能还分了不同的逻辑处理层,数据存取层)。

回到 Obsidian ,所见即所得,且采用了迷惑性很强的MD格式文件 。用户为特定应用场景做的页面(界面层),及知识内容(数据层),都放在相同的 MD 格式文件中。这让很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足够认识的用户,模糊了两者的区别。界面层与数据层,两者的目的不同,需要的设计理念不同。但在 Obsidian MD 格式就是那么的自由,允许你既可以放数据,也可以做界面展示( 比如,frontmatter 放标签或自定义的各种属性,正文内容用各种插件提供的功能,从其他文件读取数据,并展示出美美的界面)

回到楼主的问题,知识内容,我的理解是数据层面的组织方式。我的回答是,参考数据层的设计原则对比文件夹,标签,连接。如果是为了未来的应用场景,灵活性是重点考虑的原则。前面我已经举例说过,灵活性:连接 > 标签 > 文件夹

我要为 MD 辩护一下:MD 本来就是文本文件,有什么迷惑性?

MD 的目的是简化标记语言,尽量剥离内容创作时排版的干扰,但背后的努力也很多。你去看下 neorg 和相关的 CommonMarkdown 对 Markdown 规范的理解就懂了。

你所说的读取数据、展示界面不是 MD 的追求而是插件的追求,这一点请不要把 HTML 元素和 Obsidian 插件引入的复杂度加在 MD 身上。

这一句还算是公道话,因为双链的双中括号格式基本算是目前各大笔记软件的共识,而标签则有 front-matter、hashtag 等形式,文件夹则过于朴素。

迷惑性很强的MD格式文件

确实我这句话说得不严谨,我本意是说在 Obsidian 中,界面和数据都保存在 md 格式中,模糊了大家对界面层,和数据层的理解。

灵活性:连接 > 标签 > 文件夹

我说的灵活性更多是从试错成本,快速调整的角度,不是格式通用或者双括号语法这些方面。就是说我先用一种组织方式(文件夹,标签或者链接),但是发现不适合将来的应用场景了,要调整,那我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可以参考我前面的帖子关于:最低成本试错

文件距离与包容性

从知识卡片这一类文件的角度说一下三种组织方式:

  1. 文件夹:只允许存在一个文件夹下(分类),只允许跟同一层的文件之间发生联系,且不同位置的文件距离不一样
  2. 标签:允许有多个标签(分类),可以跟同个标签下其他文件联系,距离都是两步:文件A —— 标签——文件B
  3. 连接:有需要可以建立索引文件(分类),即使没有索引卡片,文件之间可以直接连接,都是一步:文件——文件

新来了一个小白,小白无法满足文件夹,和标签的严格要求(分类标准),因此不允许存在于已有文件夹和标签之下。可以增加标签?但为了一个小白就增加一个标签,长此以往,会导致标签面板成为灾难现场。

在看看连接,小白达不到任何一个已有索引文件的要求,但不影响它跟有相关性的文件直接连接。

所以连接更包容,准入条件更低。文件之间的距离也更短。

1 个赞

对 Obsidian 的定位

每个人对 Obsidian 的定位是不一样的,也会变化的。有的人把 Obsidain 定位为记笔记的工具,有的人把他定位成管理任务的工具,不同的定位决定我们怎样去使用 Obsidian 。

我开始接触 Obsidian ,是因为我看完《卡片笔记写作法》后,正在寻找一个可以实践这一套方法的工具。然后在 B 站看到有介绍 Obsidian 的视频,感觉不错,可以试试,就开始 Obsidian 探索之旅。

此时的我对 Obsidian 的定位是可能可以实践卡片笔记法的工具,帮助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看了很多教程视频,包括 Obsidian 的帮助文档,我发现 Obsidian 很多功能(插件)是可以辅助我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的。因此我感到十分兴奋,像是发现了一个大宝藏,然后一头扎入到研究各种插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当中,把开始想实践卡片笔记法的想法抛之脑后。

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知识管理对我来说不是一个迫切的需求,没有现实压力驱使我必须和马上去做,我只是看了朋友推荐的书,发现了一个比较新奇的卡片笔记法,想试试而已。而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更为迫切,当我发现 Obsidian 还能帮助解决实际迫切的问题时,我自然而然就去学习插件,寻找解决方案。

我目前对 Obsidian 的定位是第二大脑,主要为以下两个目的服务:

  • 完成任务:辅助我管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任务
  • 发展知识:帮助构建我的知识库,为完成未来的任务提供需要的知识

完成任务优先于发展知识, 发展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完成任务。知识的价值是通过在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的

清楚了对 Obsidian 的定位,再来看看所需的信息组织方式。完成任务不是楼主关心的,这里不展开说。说说发展知识对组织方式的要求:

  • 包容性强:准入条件低,可以包容更多的内容进入
  • 灵活性高:试错成本低,调整容易
  • 有战斗力:新需求出现时,可以快速组织有用知识

文件夹、标签和连接,能满足吗?我认为连接可以满足。

我赞同楼主所说,因为我观察到笔记软件中,确实有一部分已经不使用文件夹组织了。

如国内的 flomo,用标签的方式去代替了文件夹,可以说在 flomo 中,标签=文件夹 。

如国外的 roam research ,logseq 等大纲型笔记软件,则是用双链页面代替了文件夹。同时,它们的标签又是与双链页面等价的。于是在这些大纲型笔记软件中,可以认为双链页面=标签=文件夹。而且从它们弃用文件夹来看,开发者可能觉得双链页面=标签>文件夹。

1 个赞

如果能借用NOTION数据库那样的形式来管理笔记就完美了,dataview只是个临时方案。

有试过 DB folder plugin?

GitHub - RafaelGB/obsidian-db-folder: Obsidian Plugin to Allow Notion like database based on folders

说的好,分类和标签需要进行归类,很容易混乱,可以先让他混乱一下

支持网状观点!一个object会有多个互不隶属的属性,显然tag能和属性进行一对一映射。而folder意味着同一object的文件要在多个folders多次出现,which is not friendly to tiny d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