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方法如何在Obsidian工作流中高效实践运用?

我的做法:

不做dailynote的话calendar看似没什么用,但也可以简化作为定期复盘/总结/计划的区域,我的dailynote也不是每天都记,但是基本上每几周都会整理一下自己当前待办和一些计划,就可以放在calendar里,只要和时间强相关都都可以放进来。

extra我作为附属目录,模板、代码块、附件等等和obsidian的依赖文件都放进来,包括我前几天让AI写的插件的表情包目录也放在这里 新插件:快速插入表情包图片到Obsidian笔记中

source 我也没有外部文献阅读批注的场景,但偶尔也会有剪藏的需求,其实source就是我的剪藏目录

space内我是按照一个个专题组织,比如 财务管理(在其他app记账后的复盘)、个人资料(一些不敏感的账号密码、token等)、家庭设备(家庭nas路由网络宽带)、专项学习资料等。 当然我也看到有人在space里进行PARA

这里有一个细节,如果在space里管理工作项目,因为频繁使用也会导致入口较深,我的做法是把当前特别活跃的项目移动到根目录,加上@表示置顶,如果不那么频繁了就再放回去。 这样我的根目录常年保持 ACCESS6个再加上2-3个非常活跃的space。
然后在space里如有必要也可以做二级分类,比如我的 个人资料目录下设 家庭网络、云端服务等二级目录。

供参考。